※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推 chrischiu: 澎湖到台灣是最難走的,日後可通應該是航海技術進步 12/22 17:22
水文學不熟,地科很久沒碰了,所以不知道洋流怎麼跑。
但我可以從古人文獻來看。
====
台灣縣志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03525
廈船過黑水溝,良久令亞班登桅遙望,必先見澎湖西嶼花嶼乃可前進。
從廈門出發,先過黑水溝,看到澎湖才能繼續前進
台山猶隱現於海面。旋見水色皆黑,則小洋之黑水溝也。過溝,黑水轉淡,繼而深碧。澎
湖諸島,在指顧間矣。自澎湖放洋,近處水皆碧色,漸遠則或蒼或赤。蒼者若靛綠,赤者
若胭紅。再過深黑如墨,即大洋之黑水溝。橫流迅駛,乃渡台最險處。既過,水色依然蒼
赤。有純赤處,是名紅水溝,不甚險。比見水皆碧色,則青水洋也。頃刻上白水,而內地
兩太武山,屹然挺出於鷁首矣。
從台灣出發,看見黑水溝後到澎湖,在往前走是大洋的黑水溝,最凶險。
再過大洋黑水溝後是紅水溝,不太危險。
====
裨海紀遊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35672
渡黑水溝。台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
墨,勢又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
從浙江出發,黑水溝是最危險的一段
晨起,視海水自深碧轉為淡黑,回望澎湖諸島猶隱隱可見,頃之,漸沒入煙雲之外,前望
台灣諸山已在隱現間;更進,水變為淡藍,轉而為白,而台郡山巒畢陳目前矣。迎岸皆淺
沙,沙間多漁舍,時有小艇往來不絕。
從澎湖出發,到台灣的路上,依照描述並不危險
====
以上古人文獻可知,澎湖到台灣這一段,恰恰是整個台灣海峽中相對好走的。
那麼問題來了,元末都有技術能渡過黑水溝到澎湖,怎麼不能到台灣。
特別是站在澎湖天氣好時都能看到台灣,所以肯定知道東方有座大島。
當然能解釋是當時台灣無利可圖,原住民凶狠。
另外就是,台灣為何沒有發展出像琉球一樣的政治體制、集權政府、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