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主要討論的都是實然面
但對到底應不應該打房著墨較少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回到,究竟房市該不該盡量由市場決定?
以台北的例子,不該。
姑且不論擴大貧富差距多嚴重
就算以經濟自由主義最強調的"效率"
一個東西如果是必要又形成近似壟斷的局面
就會脫離經濟效率,這是經濟學的常識,圖畫一下就知道了(詳情參照個體經濟學)
試想,今天台灣水力公司若是民營,一度水漲到100(或是多少我不知,但絕對不是10塊)
整體肯定會賺更多的錢,但這樣對大家好嗎?
房屋和水的性質有差很多嗎?
你說房屋有種可以不爽不要買
那我也可以說你不爽少洗幾次澡、幾次車
(今天例子如果改成電費,就變成不爽不要開冷氣)
今天的房屋市場基本上和壟斷已經差沒多少
喊多的不要只說房價不會跌
就像水費電費,我現在開始緩漲,幾年之後漲個三倍
告訴你需求一樣也不會差太多
所以炒房炒到極致 房價 房租 根本在上漲個50%以上根本不是問題
但重點是這種東西適合逼到極致嗎?
假設水力公司或電力公司開放民營然後這樣搞,大家可以接受嗎?
其實今天房子看似供給分散(好像會出現價格競爭)
但其實在社會氛圍的集體共識以及房屋的僵固性上
基本上就好像被一家公司壟斷掌握的感覺差不多
當然你可以說不爽不要買 不要租
但這又不是麥當勞,漲太多不爽就吃肯德基
台灣人的文化下,人們對於房屋的需求,基本上和水電相差不會太多
如果今天水電力公司開放給私人公司這樣搞,大家一定抓狂
但建商總是用漂亮的話掩蓋事實的真相,其實現在房市所處的環境
和一個不受拘束、純粹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水、電力公司沒差多少呀~
當然,大家都知道,立委是建商選出來的
十筆房產讓正義如劉億如也只能公平正義一半
所以我這裡想強調的是,實然層次一直以來只能天佑台灣
但 炒房到底好不好?
或許它的惡性度比社會所想的還要嚴重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