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源連結:
http://tw.house.campaign.yahoo.net/house/2013/house_story/article.php?id=12
2.內容:
文字工作者學投資理財 一路成為房產投資人Yahoo奇摩
文:林伊伶
15年前中文系畢業的Paul,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於是選擇先進入出版社,從
研究員當起。當時的他以為自己將成為領著固定薪水、安分守己過一輩子的文字工作者,
壓根兒也沒想過自己會成為房地產投資高手,那時沒有房子的他,更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
住進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
Paul房屋看出去的景觀
35K死薪水 努力存第一桶金買房
6年級生Paul出生於彰化,大學時獨立到台北求學,畢業於中文系。從來不懂得投資理財
,也沒學過任何金融財務課程的Paul,一畢業就在某財經出版社擔任編輯與研究員。
當時才20幾歲的Paul,沒有太多本金,獨自在台北市租屋,領著出版社固定的薪水;Paul
的薪水從35K(3.5萬元)一路慢慢增加4萬多元,當時的他非常心滿意足於自己的工作與薪
資,也以為自己一輩子就是當個文字工作者。
Paul在出版社工作逐漸上手,開始接觸各種財經專家與議題,也第一次接觸到房地產專家
們,當時的他發現,若是繼續存死薪水,可能一輩子真的就是「餓不死也吃不飽」了,於
是努力存下第一桶金後,在台北市文山區買了人生第一間老公寓。
Paul房屋看出去的景觀
Paul說, 2005年時,房價還沒有飆漲得太厲害,文山區老公寓總價不到500萬元、室內約
20坪左右,他花了頭期款150萬元左右,與當時剛結婚的太太兩人一起支付貸款,當時每
月房貸支出還不到2萬元,簡直比租屋還便宜。
沒想到Paul在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屋後,就開啟了他的房地產邊投資、邊換屋之路。
Paul房屋看出去的景觀
離開出版社 跨房地產圈工作
Paul開始認識愈來愈多房地產界的人士,於是決定離開出版社,正式進入房地產界工作。
當時的Paul還不太知道房地產是怎麼一回事,還跟幾個好友揪團報名參加不動產經紀人考
試,以及修習專業的估價師、代書課程,想要讓自己更了解房地產的運作模式。
同一時間,Paul也因為大兒子出生,家裡需要更多空間,於是又開始到處看屋。Paul說,
還記得當時是2009年,正逢金融海嘯最嚴重時期,他擔心自己手中現金不夠,又覺得房地
產有可能已經到了高點,於是將手中房屋以總價750萬元出售,現賺250萬元,並與太太、
大兒子在台北市大安區的大安國宅租屋。
Paul房屋看出去的景觀
善用銀行寬限期 文山區換屋到大安區
租屋不到3個月,Paul因為在地產業上班,嗅到房市復甦的跡象,於是立即以每坪50萬元
買下大安國宅承租的那戶房屋,總價高達1500萬元,只是Paul將頭期款450萬元付出後,
幾乎手上就沒有現金了。
於是Paul決定,設定前3年寬限期,每月房貸利息只有1.5萬元,等第4年開始才要付本息
攤還的6萬元,於是前3年付出的房貸比當時在文山區買屋還要便宜。
房價持續上漲,2012年Paul決定將大安國宅以每坪70萬元、總價2100萬元出售,現賺600
萬元後,Paul又以總價2100萬元買下可以直視「台北101大樓」的信義區30年中古大樓,
等於從大安區換進信義區,穩坐天龍地段。
Paul房屋看出去的景觀
Paul房屋看出去的景觀
邊換屋邊養房 利用增貸繼續投資
如今Paul的信義區30年中古大樓已經增值到2800萬元,Paul也早已透過銀行增貸方式,將
增值的700萬元貸款出來,並且持續投資其他預售屋。
舉例來說,Paul之後在新莊頭前重劃區買一間預售屋,預售屋一開始只要付總價1成而已
,以總價2000萬元、單價每坪40萬元、50坪的預售屋來說,Paul只要付出200萬元,就能
買下一間房屋;在房市正熱的時期,只要房價每坪上漲5萬元,Paul一賣屋就賺了250萬元
,等於只要拿出成本200萬元就可獲得250萬元的回饋,投資報酬率高達1.25倍。
Paul透過類似的方法,操作了2、3間預售屋,2年下來,至少賺了500萬元。
Paul說,不少同學現在還在出版社工作,領著40K固定薪水,買不起任何一間台北市的房
子;但他自己卻掌握房價上漲的趨勢,一邊換屋一邊投資不動產,住進台北市中心,正式
成為房地產投資達人。
3.心得或感想:
和我的換屋過程頗像,只是我沒選擇往信義區換
這幾年這樣操作的人好多
(請勿轉載非新聞網站之新聞,否則視為該網站廣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