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來, 您這篇文章也很商週風格.
只租不買
這個現象在許多"先進國家"(中性無褒貶 至少人家先做了)
確實相當流行, 不過台灣既然是產權私有的制度,
我們就針對產權私有而我們又比較熟稔的國家來討論
1.美國 2. 加拿大 3.英國 4.德國 5.澳洲 6.日本 7.香港*
在上列這幾個地方要租房子, 這個房子的所有權人是誰,
不外乎下列四種:
1.管理公司 2.非營利組織 3.政府 4.別人
我把這幾個名詞換成台灣人比較不喜歡但好理解的詞
1.財團 2.仁濟院/瓷器/教會 3.KMT 4.包租公/婆
把住的問題交上述哪一個選項會讓你覺得心安?
Okay回到正題, 這幾個國家能夠租>買我認為有幾個重要要素:
1.有讓人信賴的企業(or財團)作房東
2.有讓人信賴的NPO作房東(日本和德國有專租老人安養宅的npo,租金直接訂死)
3.有讓人信賴的政府作房東(紐約市東村國宅租金明訂上限, 低於週邊行情25%)
4.房價貴到你不得不和老人租(在香港同等租金能供得起的房幾乎無法正常生活)
5.歷史因素 經歷長期資產泡沫
6.法律因素 炒作資產刑責很重 或很難賺 稅很重
7.薪水讓多數人覺得一技在身可以週遊天下
8.文化因素 該國人家族和故土觀念淡薄
9.該地被外來人(華人&猶太人)炒作 房價偏離多數人認同
議題拉得有點大, 但總體來說我認為上面幾個要素台灣都不具備,
我們對房東沒有信心 對薪水沒有期待,
本利攤和與租金比尚未到完全買不下手,
又正處地產長期上升中或末升段,
法律上財稅上利率上又對買房有極大優惠,
本國人又是華人 文化要素上親土親人
租>買 十年期, 可見的未來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