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非財經專業出身,僅說一下個人心得供大家參考。
首先,自住客買不起應該不是決定性因素。
因為資產家手上錢多的是,錢多沒地方擺,就囤房啊。
若未來房價持續看漲,為什麼投資客不買房子享受房價上漲的利多呢?
就像以前的大地主一樣,擁有大筆的農地,養一群佃農。
現在是擁有一堆房子,出租給房客。
沒聽說佃農買不起田,地主就要賠錢賣田的。
自住客不買,投資客和囤房客來買就好啦。
可是為什麼現在投資客和囤房客都不買了?
以下是我的看法,
先說結論,近年來台灣房市的漲跌是貨幣因素影響的結果。
這個貨幣因素是美元造成的,此因素影響的起點是美國退出金本位。
下圖是金本位後美元兌歐元的歷史走勢圖。
http://i.imgur.com/0G3iSHG.jpg
圖中大略標示出美元走強的時段,每次走強約5~7年。
每次走強和上一波走強的時間,大約間隔17~18年。
剛好很巧的跟美國房地產循環時間接近。
在這個美元循環內,會發生什麼事呢?
通常美元走弱時,美國利率相對較低,美元流出海外,
而當美元弱時,原物料走強,通膨揚升,帶動房地產價格走升。
對非美國家而言,美元流入,美元儲備增加,使貨幣供給增加。
此時國內熱錢多,原物料和通膨又看漲,房地產沒理由不漲。
既然房地產持續上漲,資金就持續往房地產流,
壓縮製造業等非原物料相關產業的資金供給。
但房地產報酬率高,能賺錢幹麼不賺。
這種財富一直增加的過程是很快活,但是派對不可能永遠開下去。
因為美國是個奇特的國家,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國家。
當美國又拾活力時,美國經濟走強,美元也走強。
一旦美元走強,意味著之前美元走弱時流出的美元會回流。
美元回流的結果,就是非美國家的熱錢流出。
當熱錢流出,收走這些國家的美元儲備。
美元儲備消失,當然之前增發的當地貨幣也需收回。
且美元強,國內資金也想外流賺匯差,造成游資減少,
一來貨幣供給減少,房地產就缺少燃料,
加上美元走強壓制原物料價格和通膨,房地產就失去上漲的基本面。
而美元走強使本國貨幣貶值,以本國貨幣計價的房地產換美元也會縮水。
三重因素影響下,房子就易跌難漲。
以下就細數幾次美元循環的狀況:
第一次美元循環:
因越戰軍費及社福經費大增的背景下,美元在70年代大幅走弱。
弱勢美元帶動原物料大漲,盛產原物料的拉美國家享受強勁的經濟增長。
長達10多年的原物料多頭,讓拉美國家以為經濟會一直成長下去,
對未來的預期,加上美元長期走跌,使拉美國家借入大量美元外債。
但在美聯儲主席伏克爾上台後,情勢瞬間改觀。
為打擊通膨,他不惜將美國短期利率提升到20%。
啟動美國的高利吸金,美國高利率吸引全球資金,使美元走強,
強勢美元打垮油價和通膨,原物料出口國貿易收入大減。
這些原物料出口國馬上面臨債務無法償還的結果。
1980年代美元第一次走強的結果,使拉丁美洲國家陸續發生債務危機。
至於房地產走勢,因為找不到拉美國家的資料,
先暫用經濟狀況良好的日本和台灣數據。
日本房市走勢,橫軸下排為日本,上排為美國。
http://i.imgur.com/XFYQvOx.png
從日本的圖中可以看到,從1981年以後,東京和大阪的房價就陷入盤整。
由知可知,就算經濟強盛的日本,其房地產似乎不敵強勢美元的威力。
可能的解釋是,當時日本利率5%,但通膨只有2%,日元兌美元盤整中。
既然買房是為了抗通膨,沒有通膨,買房就不如買股。
從1980~85年,日本股市從7千多漲到13000點。
而同時間,台灣房市同樣受到影響,台北市房價在該段期間小幅走跌。
房地產走勢相對1970年通膨高漲階段的房地產狂漲,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http://i.imgur.com/rii0tiN.jpg
第二次美元循環
80年代前半美國利用高利打壓通膨,同時吸收資金。
結果就是美國產品走不出去,只好協調各國在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就是美元第二次長期走跌的開始。
這段歷史中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前期泡沫化的日本和台灣。
後期則有1990年代後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美元走弱前期:日本和台灣泡沫
廣場協議後,日本強勢升值熱錢湧入,加上1986年原油大跌,通膨走低。
日本央行怕走升的日圓打擊出口,加上沒有通膨壓力。
將利率從5%大幅降到2.5%。
國內流竄的熱錢搭上低利率,房地產泡沫立即升起。
日本房市走勢,橫軸下排為日本,上排為美國。
http://i.imgur.com/XFYQvOx.png
同一時間,台幣也大幅升值,從40元漲到25元兌1美元。
台幣大幅升值的結果,就是外資大筆湧入炒房又炒股,
資產股因為有大量土地利多,更是受到股民追捧。
這波炒作熱潮在日本央行抬高利率和1990年日本崩盤下中止。
美元走弱後期:
進入90年代,貨幣大幅升值的日本,將製造業加速外移至東南亞。
東南亞各國利用豐沛的低階人力吸引外資,並大力借款發展國內經濟。
東南亞國家的作法和70年代的拉美國家沒什麼不同,
差別在拉美國家利用原物料吸引外資,東南亞利用廉價勞力吸引外資。
90年代東南亞國家嚐到利用外資發展經濟的甜頭,
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收入殷實,似乎經濟將永續發展下去,
在人民收入增加,游資豐沛的狀況下,房地產大幅上漲。
美元再度走強:
很不幸的,借外債發展房地產的結果,就是實體產業走弱。
中國在90年代後半,利用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機會,
搶走東南亞國家大量低階工作,使東南亞國家失去能賺取外匯的產業工作。
隨著美元走強,外資開始撤出,這些國家的貨幣供給也就大量減少。
房地產在缺少貨幣供給的狀況下,只能走向下跌。
後續的狀況大家都知道了,東南亞各國在索羅斯的攻擊下,
一個接一個陷入金融危機,數十年積累的財富,被搜括一空。
美元走強並不止影響東南亞國家,台灣房地產也同樣受害,
雖然當時台灣電子業大好,但台幣仍不敵強勢美元,
台灣房地產走勢在美元走強的期間,表現同樣不佳。
http://i.imgur.com/bwmCBoK.jpg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季刊:資產價格變動對民間消費支出影響效果之研究
在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下,台幣從27元貶至34元兌一美元。
房地產產業更陷入危機,大批建設公司周轉不靈而倒閉。
房地產是以台幣計價,台幣大跌就等於資產大跌,
有房子的人,怎麼會不想在美元走強前,先賣出房子,將資金轉成美元呢?
在台幣27元時換美元,和在34元換美元,一來一回差超過20%耶。
更別說加上房子跌價的損失。
第三次美元循環
在2002年之後,美元再度走弱,非美國家的房地產泡沫再度發生。
在美元走弱前期的2009年為止,西班牙是最有名的泡沫破裂國。
在2012年後,美國經濟復原,美元漸漸走強,原物料也開始走跌。
而目前走到強勢美元的中段,美元急升的態勢從美元指數就可以看出。
當美元走強時,美元開始回流,貨幣進入緊縮階段。
失去熱錢供給,非美國家的房地產也露出疲態,
當非美貨幣開始大貶,以本國貨幣計價的房地產吸引力何在?
在強勢美元的影響下,通膨更是不見縱影,買房抗通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