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inkbest (熊寶貝)》之銘言:
: 是這樣的.
: 有些人的祖先吧,
: 大概也是有錢人.
: 買了某塊地,就這麼擺著.
: 然後可能也是不被開發的區域,
: 也就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 所以有時候路過烏來或是哪裏郊區,
: 會看到大坪數土地出售的看板.
: 祖先的心態是...?也是希望發一筆囉?!
: 當時為什麼不買房,而買地呢?
: 又再說到房子,
: 民國五六十年,敢在三重/內湖/新店買下去的人,
: 不是太厲害了嗎.
: 生活機能空空耶.
: 當然,
: 再回頭看的話,也是真的大呼:買對了喔.
早期是農業社會.
土地的特性是可以收租.
要不是當年有耕者有其田,土地其實會更集中在少數人和財團手上.
所以這是一種資產的概念 => 可以產出鈔票收益的東西.
然後也不是有塊地就可以飛天.
因為後來的產業社會變化,種田到最後會餓死,所以經濟結構大改變.
因此後來就是工業地以上才會值錢,農地就很賤價.
後來李登輝為了搶農民的選票,所以開放農地私人買賣和農舍造成農地大漲.
很多祖產農地是靠這一波翻身的.
不然其實像現在,農舍衰退回去了,農地大幅貶值.
很多持有農地的,又準備被打回三級貧民.
真的講道人口紅利的則是土地變更.
也就是30~20年前,到處狂開重劃區...
所以農地變建地然後建商又炒作,就好像會飛天.
然後那時候人口增加很大,所以到處地重畫區都在炒.
可是後來少子化現象,所以現在非主要都市的重劃區,很多都很風險.
而農業社會的衰退,所以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也都惡性衰退.
這些地方的建地,也都沒人要買...所以變成空有一個觀感上的價格,但實際無法脫手.
so...少子化真的有衝擊到不動產,但大多都是農業為主導的鄉鎮,尤其是這些重劃區.
而如果是炒作要重劃,但是後來沒有重劃的農地,自然就死更慘.
國土規劃法通過後,農地要重劃要變更變成超級困難之外.
少子化造成都市規劃不再是全台灣廣開重劃區..
而是在六都四周引導人口疏散,以免都市化造成市區人口過度密集發展過度集中的問題.
so..你不是環六都或是工業區的重劃區,其實也很抖,農地就更抖.
so...祖先買土地,是一種"購入資產"的概念.
因為那時候,土地收租效應比房子好...
房子只要隨便找一小塊地隨便搭一下就一棟了..
哪比得上農地收租阿.
今天反過來炒房是因為,房租收益比土地高很多.因為都市化很嚴重,大家搶著住都市中.
外加土地要有蓋房子賣的價值才會值錢..沒蓋房子賣的價值的土地,價格都很賤.
(當然工業地或是觀光區的土地另當別論)
所以土地變成高手盤...大多都是開發公司和建設公司在玩.
土地本身出租的收益投報也很低,所以土地變成純拚增值的高風險產品.
並且土地的貸款槓桿比較低,貸款年限七年期現金壓力很重,政府又會干涉開發使用.
其實玩土地都可能沒炒房好賺,以比率來講的話.
不過土地是因為資訊不對秤+交易市場比較封閉.
所以高手比較有機會用賤價買到被低估價值的土地,這是另當別論.
(其實店面也是,店面的價值認定波動很大,所以中間比較有機會找出利潤)
不然其實你以行情購入土地,養地,"巨觀"下,收益可能不如把同樣的錢拿來炒房..
(並且可能差很大...炒房樂勝)
有興趣可以自己算一下就知道..
很多人聽到土地就覺得很厲害好像很會賺..XD
這也是一種錯覺.
自己下來買個兩塊你就知道了.
外行人炒地皮很難賺的...更多人都是中土地陷阱,然後賠光光.
那個鳳山剛跳樓的不就是其中之一...XD.
(炒房要被套..都沒辦法賠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