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agontwo (執行者不嘴炮)》之銘言:
: ※ 引述《oneface (savant)》之銘言:
: : 講什麼國際對沖基金來炒房,我聽了都笑了。如果你說炒商辦還有可能,炒住宅基本上風
: 不知道你在笑什麼...基本上會做房地產的叫私募基金,對沖基金是炒股債的,
: 買不動產看IRR,入手價是最重點,收益率在低利年代是Plus,
: 有沒有看過Ceca的文章? 沒有的話去爬一爬,
: 其實做不動產私募基金的道理也是一樣,進在行情之下,就是更專業些細節更多些,
: 比如我在市場上看到了某個地上權案子,我可以用建商預估的投報率5%進貨,
: 因為預售,加上目前地上權市場大家都不太敢碰,所以可以談低,
: 然後重整規畫把預期投報率做高,做高單坪租金以及坪效,
: 完全出租後,再轉手出給壽險公司3.75%的投報率,
: 因為壽險公司資金配置關係,對房地產報酬要求低,
: 具體可以參考長虹建設港墘站賣給中華郵政的例子。
: 為什麼住宅的例子少,因為比較分散單位金額小,不是不做住宅,
: 量體夠大,進價可以談低,重規劃後有利可圖,照做不誤。
: NPL有機會大家也都想去談,禿鷹們都快餓死了,就是沒有規模夠大的建商倒,
: 150-200的家庭收入不算中產,在台北市住公寓剛好,
^^^^^^^^^^^^^^^^^^^^^^^^^^^^^^^^^^^^^^^^^^^^^^^
: 因為老在地收入雖然不高,但是台北住得久有資產,
: 我自己也住內科公寓五年,收入當然也經歷過那個階段,
: 台北市的生活就是緊繃,餘裕不多,付完老公寓房貸還是有餘裕就是。
: 鄰居像是台達、聯電等科技公司外地來的員工,不然就是在地賣菜、早餐店的老闆,
: 收入破4~500後才有餘力談換新成屋,
: 新屋鄰居變成,紡織品貿易商、花店老闆、永慶協理、退休族、韓國退休移民之類的,
^^^^^^^^^^^^^^^^^^^^^^^^^^^^^^^^^^^^^^^^^^^^^^^^^^^^^^^^
看到這兩句話真的超有感
小弟年齡近30
年收入雖說有破百但其實不多
目前住在3X年的大樓
附近公寓成交價基本1000萬以上 舊大樓2000萬以上
最近因緣際會下很便宜買到一間台北市10年左右新古屋
戶數不多 10戶以內
過往成交行情皆在4000萬以上
照會過後才知道
鄰居沒有40歲以下的人
職業為 XX總經理 XX董事長 XX民意代表 退休醫師 外國人...
每個人車庫的車 雙B是基本
管理費戶戶6千/月以上
老實說真的挺吃驚的
完全如同龍大講的一樣
層級及素質與目前的居住環境截然不同
像我一樣越級打怪的人
光是每月負擔管理費就有點壓力了
買了以後其實有點後悔
也才領悟舊公寓/舊大樓的舒適感
但還是得說 居住環境和品質真的是要用錢換的
年收入150-200之間
台北真的住公寓剛剛好
不然光是鄰居及管理費壓力就會喘不過氣
裝修點綴一下一樣住得很舒服
老話一句...沒那個屁股就別做那個位置
: 漲不買,跌不買,高點不買,低點不買,你永遠都是在旁邊看別人吃麵而已。
: : 險很高,這跟炒股不一樣,而且政府基本上有很多手段可以對付炒房的,只是現在不用而
: : 已,手心手背都是肉,懂?請問你外資對沖基金是手心還是手背?
: : 其實我觀察我身邊的朋友,家庭年收入大約在150-200之間,不買房主要還是貸款問題,
: : 要拿個300-400的自備款,長輩稍微資助一下其實沒問題的,因為現在租金其實比房貸便
: : 宜蠻多的,如果買房要背房貸,生活品質馬上掉一級,這樣犧牲太大。
: : 另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獨生子獨生女,就算有兄弟姊妹也是一個,但家裡其實已經有2-3棟
: : 房子了,退休就回家而已,買房子其實沒那麼必要。
: : 所以這批人其實很精的,他們寧可去買定存股,一年賺3%,也不願意買房降低生活品質,
: : 當然如果房貸低或高到跟租房的租金一樣,我想應該是有機會吸引一批人進場,但是目前
: : 還看不到這樣的趨勢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