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透天獨門獨戶是主流
四十年前大四房公寓開始崛起
三十年前大三房小四房公寓是市場王道,這是公寓大量誕生的年代
二十年前 3~4 房社區是主流
十年前 2~3 房社區是主流
今年換兩房社區是主流
一直以來,主流就是越來越小,跟都市的型態進化有關
農業時代你沒院子曬穀、停放機具、養雞鴨鵝怎麼生活?
當時開始想蓋公寓持分土地,也是很多老人無法接受,覺得產權怎麼可以分割樓上住別人
但是這一切在五十年後都隨著社會型態改變而整個逆轉
現在都市裡誰還需要院子? 現在還有多少人無法接受與別人同住一棟樓?
所有你以前認為需要買到大房子的觀念都會隨著時代改變
四房是為了三代同堂,老中青各一 + 書房,現代人都不跟老父母住,四房需求驟減
三房是因為要生多個孩子要多點房間而且男女有別
現在少子化,三房有時候都閒置堆垃圾了
等到出現社區型態的建物,跟公寓透天一比又可以省掉很多空間
首先是你不需要院子或車庫停車,社區會蓋停車場大家共享共用以停車格劃分
再來家裡不用買健身器具,以前流行買跑步機之類的擺家裡,現在社區都有健身房共享
然後有客人來也可以預約公設的會議室或在大廳會客,客廳不需要太大
接下來是科技進步的部分,電腦主流變筆電體積縮小,電視變薄所以電視櫃不再厚厚一個
曾經紅到客廳擺機架的 Hi-Fi 音響、擴大機、LD/CD/DVD Player 組合也被一機藍光取代
甚至現在智慧型電視都支援串流影音服務省掉很多空間,Apple TV / Chromecast 也小台
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少人在家裡油炸加上下廚機會減少,廚房需求變小
雙爐變單爐,封閉式改開放式跟客廳合一,餐桌也放客廳,最後兩廳一廚整合成一廳
電子書時代越來越少實體書,書櫃砍,書房砍
網購運送方便家裡不用再屯積一堆佔空間尿布衛生紙,沒了再叫來,儲藏空間砍
各種家電都變多功能,以前一台洗衣機一台脫水機一台烘衣機,現在有洗脫烘三合一
越來越多功能整合性設計節省空間需求,少子化減少房間需求
加上政府越來越多共享性建設,有了 Youbike 越來越少家裡擺菜籃腳踏車的
有了國民運動中心就算健身房沒得用的還有運動中心可以去
越來越多圖書館,家裡不用真的買書,而且還有平板跟電子書可以選擇
巷口就有便利商店、超市,為什麼要買一堆東西屯放家裡?
不要小看都市進化的能力,總有一天跟日本人、香港人一樣住小房子會是主流
只要有社會實驗證明了小宅可以生存,那麼主流就會再往更小坪數推進
環境差異是真的存在,所以美國都市跟鄉村生活型態住屋需求也差很大
反過來說,越多人能接受小宅的都市,代表該都市越先進,機能越齊全
一如隨身軍糧帶越少的士兵越能證明該軍隊後勤補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