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eca (生活藝術大師 N)
2018-09-12 22:24:44※ 引述《killCHina (把拔~我想買GTR)》之銘言:
: 不要爭了
: 雖然本魯死多頭,每天喊井噴
: 但其實市場沒人可以預測。
: 專家還經濟學家都是浪費社會資源,
: 還不如北車流浪漢頂天立地.
: 想賺錢應該認真請教c大或帥過苟,
: 厲害的投資客真的是:
: 多頭市場-賺翻 (20%以上)
: 盤整 -小賺 (5-10%)
: 空頭 -持平或小賠 (0%)
: 總之下好離手,賭20年後看是
: 房價3倍 or 房價3成
投資客通常不是這樣子.
你看我這幾年玩法一直在改變.
例如一個sin波好了,從平盤到漲到跌的狀態.
一般來講,平盤就會像我這樣"當沖"...XD
因為你不知道平到甚麼時候,然後平盤短期是可以操作的(並且更無腦,因為行情不太改變)
所以就這樣一直短期,不過短期的話考驗的就是你的過戶件數和貸款額度.
像我是個人貸款額度都用到爆炸,銀行不可能貸款四五千萬給我QQ...
所以投報率可能會因為你貸款額度沒辦法那麼大而投報有限.
當然如果你是火力全開間間八成,那投報率大約會在30~60%左右...
之後開始爬升波.
因為你一直在交易,所以任何價格行情變化你會第一個知道.
並且如果你物件量夠大,短期不限區域,所以你會對整個都市的狀態掌握性很高.
(有時候仲介會有區域性,他們思維會局限,
例如前兩年農16的仲介認為很慘,南高/鳳山的說無感還偷笑說明明有漲)
所以sin波起來的時候,世界上第一個知道的就是這種短線投資客.
然後有些短線就不管繼續做,反正短線入手到賣掉平均七個月,中間有漲幅也都可以吃到.
另外一種就是發現價格要跳躍了,那他可能就開高價掛賣.
因為漲價是這樣,從中心點開始漣漪般擴散,然後一波一波.
他不是股票那種一直往上...他是一波,之後又一波.
也就是說,這一波你有吃到,你就等於所有漲幅都吃到...而不是晚幾個月賣更貴.
(除非是超級大多頭,太多波疊再一起,但那種不會發生在起漲的一開始那幾年)
因此短線很多都可以穩穩吃到這一波.
例如今年公寓大漲,我去年底的時候發現,因此今年我的公寓產品全都是掛天價在賣.
(在吃貨的時候就會發現...)
也很開心的今年公寓出售價都是創歷史新高...XD
所以這一波公寓漲幅波,我手上公寓產品就有吃到...
而現在差不多漲完了,也還看不到下一波產生...
當然另外一種就是,如果你發現可能要連漲了.
那自然你買入產品後就不要賣,立刻開始轉成屯房.
尤其如果是在利多點,或是大幅變化點....
當然屯房就是要出租...這時候可能會有一個尷尬的狀態就是.
短期買入的產品基本上屋況都不好,沒辦法直接出租..
而你翻修好出租,租兩三年賣,這樣賣相不是全新,破處的廁所廚房要拚天價就吃力.
因此通常要真的連續大漲+超級利多,這時候翻修好出租,一租租個五年才比較有效力.
如果兩三年期的話,不如快點賣掉,在換成普通屋況的中古屋出租.
(新的東西折舊就是兇,包含你新翻修...所以能一般屋況出租就一般狀況出租
以上我講的是你要轉賣的話...如果長期出租,你要翻修一次把租金哄抬高也是可以.
但尷尬就是你翻新,但只租兩年,你租金哄抬後拉出來的額外利潤還沒多少.
你要轉賣又變二手狀態...這種狀況就盡量避免)
至於如果你是手上沒貨的,或是其他方面的現金,自然就轉過來開始玩中期.
中期的話一般來講也是一年基本10%,槓桿後大約增值性可以在30~50%up.
(整個都市漲3~5%,你挑的物件會有10%..不用懷疑,,你挑不到10%,你不就跟外行人一樣?)
當然在這種價格變化時間點上,會有"樂透"可以找.
就像我講的,當年"開價"95萬的民族國宅三房,草衙90萬三房公寓.
或是鹽埕區我那時候買的120萬電梯兩房...
這種樂透撿到基礎投報率可能是80%~100%跳,(當年國宅是150%,草衙公寓是200%)
你在槓桿下去,基本上投報率就不用算了,都說是樂透..抽中就是本金三倍以上.
(並且這種東西都是發生在爛產品上面,例如當年一坪4萬的諾貝爾,
好東西基本上不會發生..XD)
平盤的時候樂透很少,平盤的時候,短期一般撈到比較爽的就是基礎50%.
因為行情太僵化,所以判定太簡單,三流投資客都可以掌握價格.
所以沒有樂透可以撿.
你要在那種價格很亂,大家都搞不懂搞不清楚的時候,才有樂透的機會.
之後如果產生台北當年的高峰期,多層漲幅全都疊家在一起的時候.
自然是房子都不要賣啦...
大幅增值,你把房子再拿去轉增貸,貸款出來再買.
並且那時候可以玩預售屋..因為預售兩年中間,房價就完全不同世界.
然後預售屋不吃你的貸款額,槓桿超大,也不吃你的交易次數...
so..預售屋要超級大漲再玩,其他時候沒必要不要玩,那個是不動產的選擇權等級...XD
之後開始如果感覺到市場危險可能要下降的時候.
一般來講我們玩不動產的很難把不動產出清.因為金額太龐大.
你出清後,之後遇到政府救不動產讓貨幣貶值你也很煩惱.
你要把資金弄到國外去...資金太龐大,沒那麼好弄..
(9位數以上)
所以通常就是把不動產的貸款清空...
然後把物件換成"長期發展"地區.
例如當年台中換到經貿園區去,高雄換到新彎區這種.
(並且你切入點會很早,所以價格不會很高,跌的時候也不會很痛)
反正他的計畫很久很久,久到你可以等不動產跌下來在拉上去,他都還有利多再進行發酵.
至於帳面上的價格跌,你就讓他跌吧.資金太龐大你很難完全避險.
反正你貸款清空了..你也沒壓力,就出國去玩或是愛幹嘛去幹嘛.
直到一兩年後落底了再回來...
這時候,政府就會救不動產...
這個救救有撈底的機會.
有些東西會惡性崩盤,然後崩到很可笑的數字.
然後你就會發現他的出租投報率高到嚇死人...
那時候你就可以順應政府救房市大量解放貸款,而把你本來屯的沒貸款的不動產拿來質押.
然後借出鈔票來買這些投報率爽死人的產品.
之後再慢慢等低潮過去後的復甦...
反正有超爽租金可以收..一樣有錢賺.
對你而言,你不要管你帳面的資產是多少.
你手上的房子只會更多更多更多.
等到哪一天復甦了,那自然你當初虧損的時候的那筆帳,就會連本帶利的還給你.
so...一個sin波的不動產走勢下.
投資客通常就是這樣操作.
在甚麼時間做甚麼操作..而不是一招半式打天下.
而每過一次sin波,你的整個人的等級層次就是不同,會極大幅度的躍進.
不動產特性就是,他不會下市,不會變廢紙...
所以不動產最適合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