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unkdog (8+9=17)》之銘言:
: 根據主計總處 107年資料 平均薪資是60萬 中位數是47萬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0996
: 有人說看平均不準 那就用中位數算
: 雙薪家庭 47萬*2人/12月 = 家庭月薪7.8萬
: 房貸抓薪水三分之一 利率抓個1.7% 20年 頭期款100萬
: 算出來大概可負擔上限是 575萬
: https://imgur.com/a/vB7pbEL
: 這數字是不是大約就是一般人一般家庭 可以負擔的房價上限了?
我以前也曾經以 "收入平均值" 來評估現在房價是否合理或應該要多少才合適。
我記得好幾年前我每月平均薪資還在8萬多的時候,看房時跟陪我看房的房仲
坐在某板橋知名社區一樓的庭院感嘆地說
『啊~我的收入在前20%,我都覺得貴買不起,那到底這社區是賣給誰的』
※用最近一期主計處統計來看,前20%係指年收入超過79萬以上。
說真的當年的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抱持著一種看了很多間房後無奈的感嘆。
當下聽我講這句話的房仲也很夠意思默默聽我講點點頭...(或許心理在笑不方便說)
幾年後的現在我回想當時我講的這句話,我真的覺得......
『我他媽幾年前怎麼會講出這種蠢話...』
我們很常陷入比較的迷思,而平均數(薪資的平均值) 或中位數(人頭的平均值)就是。
當自己高於平均或中位數時感嘆房價過高,拿拿平均或中位數來說嘴看似是一種安慰
自己或理性表達房價過高的表現。但很實際的...
買房看的是『資產』而不是『收入』。
這幾年看房過程中也聽過不少收入比平均值低,但卻買幾千萬住宅的案例,
這很明顯的就是跳脫看收入買房這件事。
他可能有好爸媽、他可能有厲害的投資方式,但不論是什麼,買房這件事情看的就是
有多少資產。在這前提之下,看月薪多少而能買多少$$的房子,只適用在白手起家沒
資產的人身上。如果大部分的人買房都是靠自己,那我會說看平均或中位數仍有其意
義;但反過來看看自己周遭30-40歲的朋友們,有在雙北買房的是家人贊助的比例高還
是靠自己純收入的比例高?至少在我生活圈周遭純粹靠自己買雙北房的比例非常低啦...
如果有一定比例的人買房看靠家人(資產),那其實這個薪資平均數或中位數,就很難
實際反映買不買得起房的現況。
最後我想說的是...... 我也好想有爸或有媽靠啊~~~~~~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