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PTT 回饋PTT
畢業滿半年
深深覺得買房是需要一點衝動的啊
本身也和中和的畢業文大大一樣是北飄(老)青年
但中產階級的我手骨沒粗到可以把家裡長輩
通通接來照顧
但又不甘心一直幫房東付房貸
於是心一橫
選了一個交通區位合適的地方
就下手了
關於預算方面
真心奉勸各位量力而為
我自己是抓1/3
分紅加班費不算
來估算當我每月可負擔的金額
那些嫌你買太小
拱你買大坪數的人
並不會幫你扛房貸
只有在評估過後
生活品質不受太大影響
這頭才剃下去
有同事揹了超過負荷的房貸
現在生病都不敢請假
我也只能幫QQ
寄與無限的同情
目前入住滿三個月了
和大家分享一些如果下次(下輩子?)買房
我會特別留意不會妥協的地方
供各位參考
1.代銷的話聽聽就好
沒有白紙黑字的東西,都不算數。
首購在代銷的眼裡根本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先扒皮再說
朋友買預售
最近遇到樓高和代銷說法不一的情形
(代銷說3米,實際合約只有兩米八,
朋友沒檢查確實是疏忽,但明明只有兩米八,
硬要說是三米,到底是什麼心態?)
只可惜當初只是在介紹時口述
沒有文字記錄
於是朋友也是摸摸鼻子自認倒楣
但這種無良代銷
不知道睡得安不安穩?
2.不要機械車位
入住不到三個月,壞了三次
其中有一次還有車子毀損
原因是很多住戶聽信代銷掛保證
說只要平行移動的位置就可以停休旅
但實際其實超過規定的車高限制
於是車頂被機械車位的車盤刮傷
整個停車塔壞了一個禮拜
其他車主也無法使用
機械車位的故障率
如果是朝九晚五的通勤上班族
真的不要和他賭....
3.不用執著在捷運站傍
當初因為不想養車
所以執意要買在步行可及大眾運輸的地方
但其實可以多繞繞
有的時候價差可以讓你悠哉的養車還附裝潢
4.上市上櫃的建商,並不是品質保證
很多消息其實住戶們怕房價跌
不一定願意透露
我是一直到入住後
才發現有人家裡隔間牆竟然自己龜裂
深到可以放五十塊錢硬幣的那種
而且還不斷蔓延
目前官司纏訟中
(然後時候還得知
這位苦主跟我同代銷
也就是說當初賣我的時候
這位代銷
就已知她上一個客人牆面有問題
但還是昧著良心繼續賣
房子很多人都是砸畢生積蓄買的
這出門都不怕雷劈的嗎?)
另外未滿三年的新成屋還有多戶漏水
馬桶裝歪造成臭氣四溢等等不可思議的缺失
所以多聽多看
網路負面評價
遇上這種會買廣告的建商
說實話有時候拿它沒輒
(親眼看過它另一個案子上了網路新聞後,
三天內該新聞消失再也找不到)
5.小心預收管理費
預收管理費這名目
銷售說法是直接從交屋起算
9個月不收管理費
然而銷售合約內
其實是寫這筆費用將用於建商代管期間內的支出
文字遊戲
老百姓一向很難贏
所以第一次區權人會議
建商就直接公佈剩餘代收管理費金額
所剩無幾
而且再過幾個月移交給管委會
還可能是負的
(因為被代管期間
建商雇用的貴森森物管吃光光了
收據明細鉅細靡遺
沒有漏洞
但明明價位很多
為何要選貴的?
這中間有沒有勾結?
想必又是段不要問你會害怕的故事)
眾住戶只能錯愕的面面相覷
莫可奈何
6.KTV附近的房間
送你也不要
我認真到目前還沒遇過隔音OK的社區
(可能也因為從沒住過豪宅?)
每次使用中路過
都為附近住戶默哀三秒鐘
7.車道出入口最好分開
其實看房過程發現附近案件很少做成分開的
但其實尖峰時段就會是安全隱憂
常上演黑羊白羊的戲碼
尤其是趕著出門的時候
險象環生
舊社區的設計是一下去到B3都是單行道
只有出口處短暫並行兩道
所以看房時沒感覺
忽略了這點
開車族請務必留意
8.小心所謂殺價群組、團購群組
介紹簽約買房
是有傭金可以抽的
試想你的房價還要包含他的傭金
能便宜到那裡去?
9.廊道通風
看房的時候除了銷售帶看的路線
頂樓地下室管道間逃生梯建議都繞繞
至少走過一遍
觀察牆面有無異常痕跡
通風狀況
有些迴廊設計完全沒有對外窗
好處是沒有沙塵
壞處就是一開門空氣很悶
端看自己能不能接受了
10.新成屋要考慮管委會
尤其是戶數多的
管委會的作風將對社區造成很大的影響
左右居住品質
可以的話挑管委會已成功運作3-5年的案子
被建商把持的不算
如果買了預售
住戶們宜多聯絡
第一次區權人請務必出席
或簽委託書給認識的住戶
不要把委託書給建商
(很多銷售會把委託書參在銷售合約裡面
用沒簽你到時候沒來很麻煩之類的話術遊說你簽
請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以上幾點拙見供大家參考
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