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在看房價所得比的時候可以思考的更全面。 當然以下很多點都是老生常談了。
1. 整個台灣房價所得比並不高,是只有台北市在全球排名很高。
2. 房價所得比顧名思義看的是『房價』和『中位數年收入』
3. 當其他國家的首都房價所得比低於台北市時,不代表我們比較『貴』好嗎?
有沒有想過是因為人家的收入比我們多 200%+ 的關係?
簡單試算一下:
2018 台灣收入中位數 25,360(美元)
2018 美國收入中位數 62,850(美元)
※維基百科各國人均收入表, 有興趣自己去看
4. 跟先進國家比台灣收入中位數低,請問全球性通用商品賣價有比較便宜嗎?沒有啊!
一支 Iphone11 pro 還是 4 萬多台幣。 你當然可以扯物價 / 稅 / 房租等來安慰
自己,但你無法否定一個事實就是 『相較對方,人家比你更有競爭力』,這點應用
到財團的角度也是一樣的意思。對收入 62,850 美元的美國人來說,挖賽台北市一樣
享有跟他們一線城市的繁華與方便,但房價對他們來說卻是便宜的。
就很像我們現在看東南亞的首都房價,也是那種感覺。 600萬台幣買個室內20p+ 還
帶超大綠地公設的房子。(海外房價是買室內實坪,公設是送的的意思)
5. 看了第四點或許你會說,講甚麼幹話現在台北市又不是一堆外國佬買的...
可是瑞凡...站在在全球化競爭的角度上,某個程度來說現在買得起台北市的就是
跟美國收入中位數同樣標準的人啊!
其實解決房價最健康的做法就是提高國人的平均所得。但真的著墨在於如何提高國人
所得的政策似乎並不常見。 那種只是喊個最低薪資調高到多少的並不能稱為積極有效
的提高所得辦法。
喔對了,放眼其他各先進國家的首都,當地國家收入中位數的民眾,也是買不起的!
最後關於全貸,我也早說過是對於首購買房很大的善意,之前政府拋九成房貸卻被
噴得跟豬頭一樣。只能說有些人真的無法有效分辨一個政策到底能幫到誰。
能幫到無殼蝸牛的政策狂噴,會讓租房族負擔更大的政策反而支持...
請問這種被賣了還笑著幫人數錢的人... 該用什麼詞稱呼這類人比較好呢?
: 回覆tosca大,我覺得「全貸」這個方式不錯,
: 只不過今天館長跟國昌老師的想傳達的更重要的是在「房價所得比的高低」。
: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平均年薪100萬,而房價只要500萬,房價所得比為5,
: 說實在的,大家即使貸款額度只有50%,也是能負擔得起。
: 但現在房價所得比是12-14,這個高的房價並不是建構在經濟的發展,而是炒做出來的泡沫,這樣對於你我來說都是危險的。
: 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努力賺來的錢一夕之間變成泡沫,而炒作人早就賺飽飽跑去歐美國家爽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