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wy (Hank)
2019-12-23 12:53:59舉例如下:
某地主持有北市大安區40年老房,已持有20年,
(1)若今年賣出老房,不適用房地合一稅(入手時間在104年(含)以前),
而適用舊制,須繳納[房屋評定現值約80萬x北市稅率42%]= 33.6萬。
(2)若今年都更,後年賣出新房,則適用房地合一稅,
須繳納[(房地售出價5000萬-房地取得成本1850萬-土地漲幅1100萬)x稅率15%]= 307萬。
就算以自住(滿六年)優惠來計算,也要繳165萬。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如果賣房,繳的稅大漲近10倍,
本來老房子有金身保護(入手時間在104年(含)以前),
結果新房子金身破裂(因為都更),導致栽進了房地合一稅。
目前碰到的建商,往往不會說明太多稅的事情,
等到地主在都更後賣屋收到稅單時,才恍然大悟,不可不慎!
重建Q&A
https://bit.ly/2EITTuG
註:除了以上,另外要繳土增稅(都更視同"賣地換屋"),但都更減免100%、危老減免40%
。 日後再出售時,都更減免40%、危老不減免。
作者:
henrk (台北大肥貓)
2019-12-23 12:56:00如果可以都更,165*2我想也很多人願意付
問題是你賣新房子賺更多啊 賺更多政府多收你一百多萬合情合理阿 不爽不要賣不會換新房繼續收租喔?
作者:
piliwu (Love Ciroc!)
2019-12-23 13:08:00他2950賣我,稅我來繳不用謝了
建商也不知道你可以賣多少也不知道你實際符合多少稅率都不知道的東西誰敢保證你要繳多少稅告訴你?稅單下來多少就是多少 一翻兩瞪眼 很意外嗎?四十年老屋市場可以脫手三千萬好了 都更後怎可能只賣三千萬? 多賺的錢不用繳給國庫分一杯羹喔? 哪來重稅?
意思是政府要再包幾年100%土增稅才會有更多人都更嗎?
不用 來個台北市大地震搖一搖就一堆人自願趕快都更了要錢還是要命 由老天爺幫你決定最棒了 自己選阿
作者:
piliwu (Love Ciroc!)
2019-12-23 13:14:00為了不繳綜所稅倒不如不要工作超棒的
嗜財如命的 反正你死了也帶不走一毛錢 有啥好想不開的
作者:
Linerange (Linerange)
2019-12-23 13:19:00四十年老屋都更價值提升遠大於你要繳的稅啊
作者:
albertab (albertyang)
2019-12-23 13:23:00我要繳....
不然房子都更前賣我好了 稅金我繳 為善最樂不落人後 XD
你怎麼不說原本2000萬 賣 4000萬?資本利得爽賺 結果說建商不講稅的問題
作者:
jecko (振作....)
2019-12-23 14:27:00可以不要都更啊
作者:
asole (澇塞輸球超爽的)
2019-12-23 15:16:00你也可以住到地震倒塌 死掉不用繳稅更省錢
作者:
LearnRPG (真是有趣的地方)
2019-12-23 15:26:00給你10根香蕉 回家分家人3根 猴: 我自己吃都不夠了那給你5根香蕉 回家不用分 猴: 耶耶耶 都我的了
作者:
rpg1510 (八分之三)
2019-12-23 15:55:00蕉猴的舉例 超級中肯酸 笑死 XDDDD
作者: CO2 (吸嘔吐) 2019-12-23 16:27:00
蕉猴太好笑了 原文就不想多繳不想多賺咩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12-23 16:34:00你這個房地取得成本設定太高了, 所以看不出稅的厲害40年老房的取得成本應該沒有1850萬才對吧
作者:
ccckkk (躺著也中槍)
2019-12-23 16:50:00收到稅單也不是你這算法好嗎 不用錢的最貴,請找專業的算稅
作者: weiweiwei00 2019-12-23 16:51:00
先把稅法搞清楚吧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9-12-23 16:57:00用猴子比會出錯。那個人沒有很想住新房
作者:
LearnRPG (真是有趣的地方)
2019-12-23 19:23:00不都更哪有什麼原因 就是貪婪想要更多啊 ...我家一樓 我要分店面 我家樓頂加蓋 我要拿兩戶
作者:
zerobx (隨意)
2019-12-23 22:34:00房仲又在那邊激動了
作者:
ccckkk (躺著也中槍)
2019-12-24 00:36:00套個案就不是這樣算,你能保證住戶收多少稅金?超過你買單?
作者:
OldGBy (老居掰)
2019-12-24 09:09:00幫釐清一下,(1)舊制那算法是所得,還要再併入屋主當年的綜合所得總額下去算綜合所得稅,不是要繳那麼多。(2)的話有一些小問題,基本上以合建分屋的角度看,如果地主原土地是舊制的,那換屋的成本會是建商開的發票所載房屋款,所以成本用1850好像不是那麼精確,售價也不該是總價,簡單來說就是還要區分新舊制去報稅,有點麻煩。然後其實這新舊制認定有挑戰空間,不過我沒有那麼爽有房子可以都更所以就不說了顆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