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香港差很多 1.以體制結構來看
台灣的房地產畢竟還是市場經濟
香港主要是搞土地財政 而大陸主要是學香港這套
什麼是土地財政 有別於市場經濟 土地由國家控制供應量
換句話說 每年的土地只要控制供應量少於需求量 房價就不會跌
土地財政的好處是 城市要建設發展 城市賣出土地
央企或一些大型開發商拿到土地後開發出來再賣給個人
整個房價的組成賣出後利潤地方政府大約分到六成 算是房價漲價後的最大受益者
開發商算是打工仔 然後城市有錢後再搞基建 城建
然後再推升城市競爭力和價值再推升房價 不斷循環
房地產金融也有玩法 例如說深峻房地產漲得太誇張
許多法人用房屋抵押經營貸 每年就從深峻房子里將增值的錢再套出來
那怕說法人本業不賺錢 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多了 先息後本 到期再續就好了
深峻寶安寶中 南山前海 龍華等許多地段10年漲了10倍
每年企業什麼事都不做就是從房子裡面套錢 經營貸的錢包裝後繞來繞去還是流入房地產
福田 南山等所謂的金融業一大堆房地產衍生出來的
而大坪數次新房漲得快銀行評估高套的錢多 是深峻比較多人愛玩的物件
跟台灣喜歡買爛住宅裝修後再賣出賺差價 玩法跟台灣不太一樣
2.以產業來看
房地產主要貴的是土地的價值 不是上面的建物 建物蓋好後就開始折舊
而土地的價值依照上面的產業 房價價值最高的第一圈 1).金融中心=互聯網高科技
第二圈 2).商業中心 第三圈 3).製造業, 工業 4).農業
例如美國房價最貴的 西岸彎曲矽谷(互聯網高科技聚集處) 和東岸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
大陸除香港外 三大金融中心(北上深)
歐洲的金融中心 英國倫敦等等
而香港是亞太金融中心 這是不可取代的 大陸是外匯管制國
為了避免匯率大幅波動造成動盪 對資金進出進行管制 或是對西方許多公司進行管制
所以香港 往往成為西方公司要進入大陸 和大陸企業要去西方的的一個必要設點的橋頭堡
自然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金融中心
雖說近些年 大陸也推一些自貿區 但還是多有限制 不敢全面性開放
短期是無法取代香港的特殊地位
台灣的產業別 金融中心在國際上不強 台北頂多算是台灣區域性金融
台積電雖然很屌 但與壟斷的互聯網等矽谷高科技企業還是有段差距
所以以此來看 台北的房價再高 我都不認為會香港化 條件有差
除非全面開放大陸人來台移民或置產 但政策問題 短期內應該看不到
※ 引述《aitt (非主流,有何不可(M))》之銘言:
: 我有去研究香港的房價變遷,香港在1970年代以前也曾經歷過很好買房時期,
: 後來因為人工上漲,加上香港地小,又有環保問題,港府於是搞產業轉型,
: 轉型成地產金融與服務業導向,結果引來超量資金,造成房價飆升後果
: 終至現在沒有多少人買得起房,一堆原本搞製造業的到後來也乾脆轉型成地產業,
: 所以現在香港也沒有真正的實業可言,房價大漲也讓貧富差距擴大許多,
: 富人透過地產炒作變的更富,窮人呢? 被高房價與高房租壓到一堆入不敷出,
: 難以翻身
: 現在的台灣呢? 走的就是香港當年的路,實業愈來愈難經營,但是地產卻是市況大好,
: 同樣有超量資金進入房地產造成房價一路上漲,未來台灣的實業也可能會萎縮,
^^^^^^
製造業早外移了 不是現在才發生
: 反而投入地產的會愈來愈多,接下來嗎? 或許再十年吧,台灣的買房壓力
: 就會跟香港是同一級的難度了,貧富差距當然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