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race0523 (小小)》之銘言:
: 常聽到什麼政府不敢真正打房
: 假如原本貸款1000萬的房子
: 打房到市值剩500萬
: 借款人乾脆不繳房貸
: 導致銀行倒了會產生金融風暴
: 但小妹實在不懂
: 房貸不是頂多貸8成嗎
: 那打房目標打2成房價不就好了
: 就虧到買房的頭期款的錢
: 也不會影響到銀行
: 這樣得想法對嗎?
這是天兵想法
理論上好像沒錯
但盲點太多
我們先來說說政府如何影響房價?
先來看看對岸的做法
1. 提升買房資格 戶籍在當地滿幾年
甚至要有一定學歷之類的資格
累積繳了當地幾年的社保才有資格買房
每個地區不一樣
這個制度貌似爭議較小
但台灣不見得適用
2. 限制新房價格
新房限制天花板價格
腦殘制度 因為成本反映獲利
限制價格建商只好偷工減料
一分錢一分貨
而且造成千人搖號搶房
因為新舊房價格倒掛
買到新房即使有限售政策
至少帳面上都知道未來賣掉可以賺錢
但跟台灣社宅一樣 抽不到
3. 限購 限售政策
不能買超過幾間
買了幾年內不能賣之類的
或是限制多戶難貸款等等措施
4. 官方指導參考價
中古屋就算名義上就算限制價格
但賣家可以說我賣房500萬
但必須順便把家裡的畫買走 也是500萬 共1000萬
不買拉倒 下一位
看完這些你可能會說政府難道不能打房?
事實上完全可以
對岸這幾年也一直在吵房地產稅改革
但很荒謬
對岸都是地上權的案子
還要收高額的房地產稅不是可笑?
到目前也還沒推行
事實上政府要調控房價太簡單了
兩岸政府怎麼可能不知道 如何調控房價
檯面上的手段都只是作秀
做給愚民看的
要控制房價太簡單了
控制土地出貨量就能
之前c大文章早有提過
這邊來談談為什麼政府不這麼做
就算是只調控微幅跌3% 5% 也不能?
事實上 炒房地產
跟對岸炒鞋
炒勞力士 非常相似
一個東西能不能保值 端看上游廠商供應量
上游廠商控制供應量 搞飢餓行銷
中游大戶囤貨批發
下游散戶也有默契來喝點湯
整個產業鏈每個人都可以獲利
價格波動長期來說也是穩定的
今天如果某款被炒上天的限量款球鞋宣布大量增產
價格不就崩盤了?
而且日後還會有人相信這個廠商的信譽嗎?
從此這個廠商所產的所有產品都會變成消耗品
失去被囤積投資投機的作用
因為失去了信譽
覺青:
球鞋是人民必須品 憑什麼那麼貴 球鞋正義!
為什麼不打鞋? 政府無能!
以前年代鞋子才多便宜!
應該徵收囤鞋稅!空鞋稅!
不應該剝奪人民穿限量款球鞋的權利!
說穿了覺青也只是想低價買到限量款的鞋子罷了
平價賣給他們一般鞋子還吵著嫌太爛
真把限量款鞋子價格打下來
群眾才不重視鞋子穿哪雙呢
限量都不限量了 當然沒價值
看看岡山土地標售多少錢
看看為什麼紅線要先往北延伸
為什麼不是先蓋市區其他線捷運
因為這正是「營造限量款球鞋」的概念
正是限量 才值得高價
政府當然可以繼續重劃便宜賣地
但這叫之前高價買地的建商情何以堪?
覺青可能會說 建商賠錢活該
只能說這想法太幼稚了
沒有建商出錢 蓋捷運的錢哪來呢
沒有捷運 怎麼招商引資 吸引高端產業呢
為什麼台北捷運那麼多條?
等中南部房價追上台北就會有一堆捷運了啦
又要方便 又要房價低 怎麼可能...
若政府一旦開始便宜賣土地
整個土地財政產業鏈失去信任
整個金融經濟都會崩潰
未來政府標售土地
還有誰會白癡高價買地呢
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有
穩定漲幅 降低波動 降低漲速
讓大多數人還是勉強買得起房
住遠一點 舊一點
不要人人都想要限量款就行
不要人人都想住蛋黃區就行
讓這個遊戲可以無限玩下去
政府不曾想要打房
會想要降低漲速都已經是很好的政府了
說打房只是為了選票
會相信的都是太天真了
如果真的把房價打下去
獲利的只是更有錢的人
他們才有本事在低價時買更多
就像股票上上下下太劇烈 受害的還是平民韭菜
打下去彈起來以後呢?
每隔幾年又要一群人來喊買不起嗎?
還是希望房價永遠被打趴在地上?
要知道房價低的城市難以建設
緩漲才是對所有人最好的方式
房貸新增餘額每年穩定緩慢增加
這樣對經濟是最好的
我當然也希望可以五折買房啊 誰不想?
但這根本不切實際 痴心妄想
那些想等崩盤的覺青
政府沒有打算救你們
認清現實
經濟其實每年一直成長
那些抱怨經濟不景氣的人
應該檢討自己
不要把自己的無能怪罪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