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1990年發生過一次大崩盤,從12682-2485,
那波的崩盤為何如此慘重? 主流非主流政爭,波斯灣戰爭固然是主因,
除此之外,1990年那次差點釀成本土金融風暴的強力打房,恐怕也是原因
1990年政府提出打房措施,當時的措施很狠,就是要把房價打下去,
於是房價是打下去了,那年的房價跌幅達到20%,但是房價打下之後發生什麼後果?
股市也跟著打下去,當年台股漲到12682過程當中,有相當大的因素是房地產不合理飆漲
造成上市公司的潛在淨值與潛在未實現獲利大幅提高,
因而讓台股得以享有相當高的本益比(50-100倍)卻仍不斷創高,你想嘛,
一間公司EPS只有一元,股價100合不合理? 當然不合理,但如果過去一年資產暴漲,
讓公司潛在淨值增加一個資本額呢? 那就不是如此一回事了
正因如此,房地產一跌,上市公司馬上面臨什麼問題? 除了內需景氣被影響外,
企業不只沒有不勞而獲的資產增值,反而可能因此發生資產減損,
公司EPS 1元,資產減損10%,那麼等於沒賺,要是資產減損20%呢?
那麼等於虧損1元,更可怕的還在後頭,一堆上市企業都是用土地去抵押貸款,
房地產跌20%,質押在銀行所認定的擔保品價格就會下降20%,
還可能造成企業經營風險驟增,也因此少了資產增值紅利
反倒面臨資產減損與企業營運風險的台股馬上就大跌修正,第一波不過短短五個月,
(2-7月)股價就大跌了70%(12682-4450)之後反彈至5825兩個月後又跌了60%到2485,
打房措施也被迫告一段落
所以,往後政府打房頂多打買氣,不敢打價格就是這原因,因為1990年那次的經驗太慘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