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幾個比較有名的老舊住宅商圈,像是天母、民生社區、師大商圈。
其中天母是1950年代美軍來台駐紮協防興起的,曾經以異國風情著稱,
各種異國料理餐廳+路上隨處可見的外國人,兩大真‧國際學校也十分活躍。
不過近十年來可說是台北市走下坡最明顯的區域──
沒有工作機會、年輕人外移、人口老化+少子化,沒有捷運則是最最最大的硬傷,
導致無法吸引通勤族,內部能量萎縮。即使我個人還是很喜歡天母氛圍,
且天母人很有居民集體意識,素質也高,但實際上房價仍是節節下跌。
去年去看了幾間房,開價遠比台北市區低,
常說天母跟大安區都是「天龍人中的天龍人」,
但同等級案件591上開價硬生生差了2~3成左右。
民生社區則是晚了大約20年崛起,大約在1970年代嶄露頭角,
透過美式先進都市計劃,打造七萬人居住的美式示範社區(事實上也真的有美援支持),
雖然華國美學把它設計得根本不像美國住宅,台灣人的各種違建與加蓋政府也視若無睹,
但不妨礙它即使沒有捷運,仍是全台灣最有名的住宅區之一。
大概是三、五年前,開始看到民生社區倒店潮的新聞,才發現這邊似乎也開始走下坡,
最大的因素應該是貴到爆炸的租金,類似台北東區,
且台灣人消費習慣逐漸改變至購物中心與百貨公司,單靠本地住客很難撐起生意。
此地交通雖公車網路發達,但無捷運通過、停車位又難找到極致(根本沒有地蓋停車場)
前幾年老婆生完小孩後後我們就住健康路上的月中,發現民生社區就只有兩種店家,
一種是賣吃的店,一種是文青店,生意大致是還行,
不過晚上出去買宵夜,路上一個逛街的人都沒,我猜因為老人都回家睡覺了。
現在疫情實體店資金鍊爆炸的一堆,我也很久沒去民生社區了,不知道這些店關了多少。
師大商圈很有意思,它是最晚興起但最早開始沒落的,
從1990師大夜市開幕,到2011年抗爭運動,活躍時間大約20年。
且不是我在說沒落,去google"師大商圈"就一堆標題是"沒落"的新聞自動跳出來。
主因是錯綜複雜的居民-商家-建商-市府關係,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但經過抗爭後,市府礙於選票壓力被迫修法導致一堆店家退出師大,至今仍無回頭跡象,
進入師大路與兩旁龍泉、泰順街一帶,曾經有特色的餐廳幾近無存,僅剩滿地的眼鏡行。
另一因素則是大學學生減少,低齡學童少子化更導致師資需求降低,師大也更加冷門,
此大學地理位置離台大不過兩站捷運站,分數卻越離越遠,
也許你認為師大錄取分數跟區域發展是獨立事件,跟房價也沒關係?但我並不這麼想。
即使去年到現在全台房價漲了不少,但台北市目前看來相對較溫和,
這幾個老宅商圈真要說的話,應該還是師大一帶較保值,
畢竟交通位置+雙捷運+明星學區抗性還是夠,不過比起台灣其他區域漲到破表,
用錢成長的速度去算,可以說是根本沒漲,
另外兩個曾經的房價保值老宅區天母跟民生社區更別提了。
不知道這幾個地方未來發展為何。
====同意記者抄文,但請註明作者資訊並站內信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