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早上看到這篇舊報紙,滿滿的懷舊思緒湧上心頭....雖然物價上漲不一定與房價上漲有著必然關係,不過也的確會有某種程度的比價效應,回想當年小學低年級(民國75年左右)紙盒便當有雞腿的約莫35-40元(敦化國小後門,我現在還知道是在哪裡買的),這個大約35年翻倍。
印象中高二或高三(民國84.85年)開始有純喫茶紙盒(因為以往都是鋁箔包,第一次看到有這形狀印象深刻),當時應該是15元,現在22元嗎? 25年5成。
不過鋁箔包10元很多到現在還是10元沒漲。
牛肉麵小學時(民國77~79年),那時住台北市永吉路,應該在55~60元,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媽媽給我的錢只吃得起牛肉湯麵35元 。30年翻倍。
大學時(民國87年左右)去王品當工讀生,王品牛排一客約在900~1000元,現在是不是快1500元(我就沒去吃了不清楚,各位大大可以補充),離題一下,當時王品牛排晚餐幾乎天天滿座,身為窮學生的我難以想像為何一客一千元的餐廳為何可以這麼多人要來吃。 約20年漲5成。
補充一下大學時代去了傳說中塔城街牛肉麵街,髒亂的環境加上滿滿的人潮,一帶飲料加一支吸管15元,小碗牛肉麵50~55元,現在搬遷到洛陽街的建宏.富宏牛肉麵我還會去,小碗現在90元。 25年漲8成。
小學搭公車上課,司機還要剪票的那種,印象中學生票應該是8元,全票10元,30年後現在全票應該是15元吧。 公車真的漲不多。
然後北捷是不是沒漲價過?
大學開始騎車,不管92.95印象中就是15.16元一公升。
人生第一次打工是高二(民國84年左右),在羅斯福路麥當勞,麥當勞一直以來就是最低工資再給,那時候62元一小時,現在最低工資168元。 25年漲2.7倍!
也差不多這個時候,我偉大的阿母家庭主婦二度就業去五分埔當店員賣衣服,早上12~晚12點,月休2天,月薪四萬多(2.3年後五萬多)
電影票學生時代一張票應該都在200元內(可能都是買學生票吧),不是電腦印製的硬紙,而是一張一張撕的薄紙,現在電影票表價應該都在250~300間,不過實務上大家應該都有信用卡或是其他優惠,實際上一張票約在200~250間,只是買飲料爆米花等有的沒的高很多。 這個漲幅不算大。
大學時代台灣剛開始進入網路時代,當時我的人生第一台桌機Pentium500一台組好加銀幕週邊約5萬,電腦相關的東西應該是都沒漲價過而且效能越來越好。
寫到這裡原本想說萬物都漲,房價哪有不漲的,不過仔細回想起來30年漲一倍用72法則算也不過每年2.4%還算平穩。(只不過大印鈔時代的現在還會不會這麼平穩就難說了)
本來想說點什麼,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星期六當作懷舊日好了。
ps:剛剛書房裡面傳來歡呼聲,小童們玩唉配大富翁終於擊敗電腦角色,對手踏入他們家須支付27萬元破產了。 我小聲地告訴孩子們說其實這是您們未來長大後的寫實遊戲,有地有房才是王道.....老婆一陣白眼>_<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週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