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房屋現在是投資理財的一部分
大部分的人對投資理財其實不在行
常常在投資理財的領域幹蠢事或沒有作為
沒賺錢或賠錢就會檢討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事物
房價漲就會想等它跌下來一點再買
越等越貴
房價跌就會想買了如果繼續跌就吃虧了
就齁住不買
然後就一直沒買成了
其實買不成房子的人之中,不乏有聰明的,精打細算的,也不乏熱心公益的好人。
絕大多數不是壞人,只是投資理財不太行而已
其實真的要認清一件事就是政府並不希望房價暴跌,不要再作無謂的期待。
像韓國打房系列文提到的韓國政府措施,都是以抑制房價為主。
否則如果要房價跌很簡單,直接漲價歸公就好了。
從現在開始,買入的房子,以後賣出,其之間的價差全部充公。那麼持有房屋沒賺頭還要
一直繳稅,又要考慮折舊,很多人就會放棄用房屋理財。房屋就會慢慢回到「住」的本質
。
然後房貸成數也不用設限,也不用增加持有稅,那可以保持需要買房住的人的購買力。
房子自然會慢慢流向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
只是,房地產真的實施漲價歸公,精打細算的你,還會想要擁有房地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