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溝通樓上很吵。我應該算超有經驗的。
因為之前因工作關係常常搬家,住過很多地方。
不敢說溝通一定能解決事情,
但是非常明白什麼事情一定不要做。
雙方溝通的態度,就決定了,未來幾次溝通有沒有效,還是準備吵幾年了。
1. 如果你是被吵到的人:
直接上去用力敲門,或用腳踢。
或是直接說對方不該跑,不該拉椅子。
或者抱怨對方不穿鞋。
這樣的溝通一定失敗。
哪有人願意在自己家被人管的。
可能的做法:想一下自己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與對方說。例如:想好好睡覺。下午想好好看電視,小孩想寫作業…
有目的再去溝通。
先準備好心情與心態:我去不是要吵架,我是要暫時解決問題。心態準備,必做。不然真的很難控制場面。
溝通過程要圍繞在解決目的,而不是情緒化去說別人吵。例如:晚上被吵到了,雙方了解一下彼此的生活習慣,是否能互相退讓的。
另外,不要有受害者心態,萬一喔你表現出受害者的心態與言論。只會讓別人不爽。
心態就是:我不是受害者,別人也沒錯。
我去溝通看怎麼達成目的。
很單純,不要帶任何情緒。
2. 如果你是,被敲門的人。
不管對方是用力敲門,還是直接罵人。
不要急著冒出:這是我家,我想怎樣不行嗎。
不要急著冒出:我們小孩走路很輕,沒有跑來跑去。這些都是地雷。
因為,真的樓下感受到的噪音,一定比你們自己感受的還大很多。
先了解對方"感受"。苦惱,生氣,煩躁,痛苦,睡眠不足…
了解感受的來源:小孩,桌椅,洗澡,沖水…
思考一下你做這些事情的 "時間",是否影響了對方。以及是否可調整。
最後,跟對方溝通,自己願意改變的點。
如果你有小孩,也剛好是機會教育的時機。
甚至對方態度和善,你可以試著讓小孩與鄰居溝通,而不是過度保護小孩。
另外,常發生的就是:你不覺得你家哪個時候有跑跳,甚至不在家,但是樓下卻說有。羅生門。
請對方下次覺得吵,紀錄時間地點,雙方持續配合調整。盡量配合改善。
以上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但至少不會一開始雙方就鬧僵掉。
有時候一開始鬧僵,即使你有改善了,對方也永遠找你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