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arra (天地靜好歲月無驚)
2022-11-03 11:58:32剛好住過民生社區及重劃區可以稍微說一下,
民生社區開發期間約在1960~1970年代,
我當年入住期間約是1990~2005,
入住時已經是很成熟的社區樣貌,
時至今日跟2005差別並不大
民生社區的人行道大多都不是屬於私人的部分,
也就是說你拿到權狀你的土地持分不是從路沿起算,
而是從人行道一定距離往內, 造成產權複雜易有糾紛例如
https://reurl.cc/NGXqym
公園更不用說了, 這是屬公家規劃,
除非做公園然後捐獻給地方政府不然跟小老百姓無關,
再來看法規面,
現有的基地退縮、人行道退縮獎勵等等
也是從80年代後容積率普及至全台灣才跟上的概念,
以往會用基地面前道路決定建築物高度, 俗稱"建蔽率時代"
改以容積管制也是後來的事,
民生社區以舊有法規設計出來的就會是整片的4~5樓層建築
再來會有面向整齊的錯覺看來是沒住過民生社區,
區內有很多巷弄其實一般外來人根本不會走,
像是兩棟之間擺滿花盆的防火巷、加了鐵皮變天井的空地
最近偶有經過有比當年好, 至少防火巷可以走人了
然後是成也樹敗也樹, 沒住過都會稱讚民生社區路樹多綠地多
當地人可是視為困擾, 平時落葉清潔隊只會清柏油路面的部份
落葉就是大家掃, 不然就花錢請阿姨掃還不一定有
兩三天沒掃門前就一層, 颱風天還得注意樹會不會倒
然後民生社區種了一堆雀榕會從人行道入侵你家地下室
要處理又是一堆屎尿, 人行道破了要報修也是被公家單位推來推去
要修不修有的還會說產權不是住戶的嗎?(前面寫的產權複雜)
比對起重劃區就沒遇過這類事情
但這些其實反面就是住起來真的很清幽,
曾在家門口觀察過台灣藍鵲、黑冠麻鷺等等
里長會貼一些標語請大家不要驚擾
然後下雨是少數空氣聞起來不太會有腥味的地方
後來經歷富錦街爆紅然後開一堆咖啡廳時就已經搬離了無感
※ 引述《scitamehtam (scitamehtam)》之銘言:
: 民生社區已經好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 台北市有些如中山區大直一帶
: 大安區多社區、中正區杭州
: 都不錯
: 但很多其他新興重劃區
: 都是一棟一棟蓋,但仔細一看
: 道路一樣狹小、也不是很方正
: 更扯的是,連房屋面向都不整齊
: 看過去有點傻眼
: 像是桃園中路、青埔,之前去看
: 每個建案面向都不一樣
: 看起來很不好看
: 而且道路規劃也不夠寬敞
: 更無法跟台北市道路規劃一樣
: 人行道、腳踏車道分流
: 行道樹規劃也差台北市幾十年前的規劃很多
: 到底為何很難複製台北市一些精華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