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ear119 (Bear)
2023-03-31 13:55:20在2021年前辦了貸款,當時也比了利率,拿到了當時的地板價1.31%,也比了開辦費等等,
國泰人壽給的條件都不錯,最後就跟國泰人壽辦了房貸
沒想到在幾次升息後,利率和同期的朋友比較後,發現竟然比大家都還要高,
目前已經升到了1.99%,還不含這個月的升息,明明很多朋友還在1.93%多
到底魔鬼在那裡呢?實在百思不解,明明借款前已經做了很多研究了...
在房貸大概有幾個項目是大家在貸款時的考量.
1.寬限期:這個就是指申請貸款後,幾年後會需要開始償還本金,有人愛越長越好
有人則只要撐過前1,2年就好了,快點還本金比較實在
不過這個大概都是2年或3年的差異
這功能主要還是在前1,2年沒算進來的費用太多了,比如裝潢要多花很多錢 XD
2.提前清償:在年限內,一般是2年或是3年不能提前清償,也就是一次還完錢或是轉貸
都是會被罰款的,金額都很大,所以不可能在這段時間還款的
當然要越短越好,以免像我當初一直問業務員都避開不說,
想說沒差,結果被綁3年,想轉貸都沒辦法
3.開辦費:雖然是沒多少錢,能省下來也是不錯的,但要小心貪了這種小便宜
結果賠了後面更大塊的利率啊...
再來就是我先前沒注意到的細節,爬文也沒看到有詳細的解釋說明,提供給大家參考
4.指標利率:
一般基準利率都會有一個參考公式,比如十大行庫或是六大行庫等等,最好的應該是郵局
的利率,因為它通常都很低....
但還有一個小細節是採用固定利率或是機動利率來調整,國泰人壽因為是固定利率的原
因,在升息階段時,10大行庫的固定利率都比機動利率還要高,就產生了不少利差了....
這個也很奇怪,目前官股的固定利率都比機動還要高,但民營的剛好相反
5.加碼利率:
在另外的加碼利率上,當然一開始能越低就越好,這樣唯一能影響的就只有指標利率了
也就是實際的利率=指標利率+加碼利率
6.季調整或月調整:
這個東西其實完全沒意義,銀行早就算好好,目前看到的都是在1,4,7,10月調整利率,
為什麼呢?因為央行理事會在3,6,9,12月開,所以了不起就差一個月的調整金額.
這次也只能算學個經驗了...畢竟第一次貸款... >_<
提供我看到的幾家銀行的指標利率計算方式給大家參考
國泰人壽 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彰銀、台北富邦銀、兆豐商銀、台灣企銀及
中信銀十家行庫 (扣除利率最高和最低各兩家)
於中央銀行網站公告之一年期一般定期儲蓄存款固定利率(取小數點後2位,
第3位起四捨五入,以下同),以剩餘六家銀行之簡單算數平均值計算。
華南銀行 本行、台銀、土銀、合庫、一銀及彰銀等六家銀行之「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固
定利率」
合庫 台銀、土銀、華銀、彰銀、一銀及本行等六家銀行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
率
中信銀 臺銀、合庫、土銀、一銀、彰銀、華銀、台灣企銀、國泰世華、兆豐國際商銀
、台北富邦等十家本國銀行之一年期固定利率定儲平均
※ 編輯: bear119 (61.216.73.169 臺灣), 03/31/2023 14: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