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也有類似的問題,但我的疑慮是在仲介有沒有唬爛我
在新北有看到一間中意的房子,實登是今年2月紀錄是13xx,但問了房仲該房鑑價是接近16
00
以現在的市況,銀行鑑價有可能在約半年左右增加了約20%的金額嗎?
加上同年該社區其他戶成交單坪價格是低於此房的
房仲所給的鑑價金額是否有可能不正確?
※ 引述《cecol (雪橘子)》之銘言:
: 繼上一篇詢問版友有指出關鍵在銀行鑑價
: 鑑價也是讓我蠻頭疼的
: 因為屋主開價 跟 銀行鑑價 都差 20-30%
: 大概就是屋主開一坪100萬 (5X年老公寓)
: 銀行鑑出來一坪大概 70初頭
: 然後房仲就開始說因為銀行只是初估 都會比實際成交低很多
: 實際上成交後送去配合買方資料都會高上許多???
: 然後就開始說他們最近手上幾件都是 每坪15x萬 成交
: 一直拿說最近都是 每坪 15x萬 14x萬成交
: 當然我不會覺得他說謊, 反正就不同物件, 沒討論基準
: 但就當前鑑價物件, 真的會差這麼多?
: 房仲還會補說, 屋主之前 8x 沒賣掉, 現在心態只會更硬
: 房仲怎麼說我目前就不納入判斷了,
: 只是銀行鑑價 跟我下斡的判斷確實讓我頭疼
: 因為只有成交後才有真實鑑價(考慮我收入能力)
: 對吧(我有大概爬過版上鑑價相關文章)
: 因為鑑價差別就是我手頭資金準備
: 如果鑑價浮動不大, 我就可以八成貸來看我能買到甚麼程度房子
: 但如果浮動大, 就得超保守 可能自備款要抓 7-6成 就變成買不到理想
: 只能盡可能保守買房
: 但就保守買房策略來說 那房價還可以一直往上衝?
: 賣方就繼續加價放上去, 放到下一波QE 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