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講的夾層屋,挑高4米2,
在台北很多,
不過應該是13-26年左右,
就我看過的都是屋主自己夾的,
不是建商做的合法夾層。
當時我有喜歡這種夾層屋,覺得魔術大空間很划算,25年內的屋齡在台北算年輕,一度專想搶這種案子,實地看過後覺得很棒,不過再拿資料比對後就冷掉沒想買了。
夾層屋的特性:
1、土地使用分區都是商業區土地,
原始用途是商業辦公室、商場、旅館。
2.、魔術大空間,所以旁邊一坪賣80,他要賣你120-140不等,隨他開隨你要不要買單。
3、即使他單價很貴,但因為坪數都不大,室內4.5坪到9坪不等(全蓋滿就是9坪跟18坪,9坪的你蓋一半多也有13.5~15坪。所以總價帶壓在1500以下,而且屋齡比40年的房子年輕許多,所以很多人買單。
4、夾層屋的大樓位置都出奇的好,東門站在樓下、出門出巷子就大安森林公園、光華商場附近、正面對信義區夜總會、
畢竟是大條馬路第一排商業區用地。但也因為都面大馬路,都是不意外的很吵(廢話,商辦又不是讓你拿來住的)
後來我沒買的原因,仲介有時會有意無意問說接不接受夾層屋,我就開始查實價登錄,發現這種房屋你不是買在第一手,你買在房價高漲2013-2015的時候,還有最近三年,註定會套牢賠售。
我講兩個例子來印證我上面講的:
1、信義計畫區面夜總會的那棟,之前想說週遭環境棒住的離我們的郭董家不遠,想談開價少300,12樓含車位當時就那種價格,仲介不收斡,當時約上下午看,看到公告上寫頂樓漏水讓11樓也被漏到,當時看別層樓時看想說漏水不是我家漏應該沒關係;下午再去看那張公告就被拿掉。再過兩年再看那棟發現外觀變的髒且水痕多。
然後,你以為住那很爽,夜總會在對面哪裡爽?土地使用分區上面登記信義計畫區,潮爽的!要賣掉的時候更爽,他自用住宅光土地增值稅就繳了60萬左右。房價倒是比他買的成本低,他老兄過一年半賣的比開價少200,他熬了一年半多賣100。
感恩他沒賣我。
2、信義區的假面騎士V3,當時我看到4樓自售1200含車位,
我當時眼睛一亮,因為那種價格是沒車位的價格,她等於送我車位,我就開開心心的去看,她說她想要買永春站的4米2,缺了點錢當頭期款,如果可以只賣車位不賣房子她希望不要賣房子(重要)可是她找不到其他住戶要買車位。我一看旁邊有塊小空地也沒想太多,想說地這麼小塊不會蓋,且價格很好就想買,我跟他說我們找個代書弄弄履保過戶就好。可是他老兄說要找仲介他比較安心,我就不想多花仲介費,我就說讓你給仲介賣,最後應該賣的蠻高的。
再過一年後,我看到那塊地圍了起來,上面寫了大隱青后。
還好他堅持要仲介當中間人,
不然我要不見天日了。
引述《chopinmozart (aha)》之銘言:
: 最近看了幾個物件
: 裡面有幾個是夾層的大樓 aka 挑高4米2樓中樓
: 在北市好像蠻常見的
: 把2D的兩房變成3D的三房
: 但現在法規已經不能做
: 大部分屋齡都還在十年內 沒有很舊
: 請問這種夾層的既然法規都禁了
: 是不是應該就要避開這種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