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的看法是這樣的
在早年,或者說是你我爸媽小時候的那種農業社會時代
當時的工商業活動並不普遍
人們為了求生存、為了互相扶持,所以會成立家庭
而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生產單位,一個計畫經濟合作社,可以抱團取暖討生活
生育出來的子女,就是現成的勞動力
子女生的越多,家庭規模就越大,適應力就越強
然後父母方的手足當然也生很多,最終形成大型的宗族體系
親戚間彼此分工協助、互相照顧
在那個物質匱乏、缺少金融商品、沒有社會福利的年代
確保「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
透過血緣的約束,把所有人牢牢綁進這個體系
後面的人也只能就範,不管對象喜不喜歡,反正任憑父母的安排
父母自然會著眼於現實上的效益挑對象
即便不喜歡對方,但建立姻親關係後
便能進入體系、成立家庭,得以互助互惠,抵抗風險、養兒防老
總之呢,在古早年代,婚生這回事是有他的現實考量及經濟功能的
與其說婚生是感情的結合,更像是求生存的手段
現在六七歲的老人,他們小時候還是農業時代
所以我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有很多手足的原因就在這
等他們20多歲出社會時,台灣已經進入工商業時代
這時候已經有社會福利,也有金融商品得以操作
人們不用再成立家庭求生存,而是進入公司賺錢,用錢換取生活所需
生產單位已經從「家戶」變成「公司」了
以前男主人去耕作賺錢,需要女主人操持家務,去撿柴打水洗衣做飯
現在已經不需要找人來分工合作了
水龍頭打開就有水,洗衣機打開就可以洗衣,打個電話就有外送
以前需要有很多子孫來「養兒防老」,用血緣來約束控制確保晚年生活
現在透過買房、買ETF、買基金、買XXXXX,就可以做到不用倚賴他人而安享晚年
因此在科技進步、金融商品多元、專業化分工的時代演變下
「成立家庭」已經沒有什麼現實上的誘因了
講白了,家庭的部分功能性被取代掉了
所以你看到生育率高的國家,往往是落後及貧窮
生育率低的國家,往往進步而發達,原因就在這
魯空不要靠北什麼歐美的生育率遠比台灣還高
在宏觀之下都很低好嗎?
也因為獨自一人就得以安身立命,故更看重「感情因素」在婚姻家庭中的分量
如果不是真的那麼喜歡對方,那寧可不結婚
而網路普及下每個人無論條件強弱,眼睛都長在頭頂上
最終結果就是無法媒合、結婚率低,進而導致生育率低
SO.....
婚生率下降、離婚率上升
這其實是反映個人的自由度上升、選擇權利變多、更看重愛情與感情的代價
以及現代工商及金融發展的結果罷了
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
畢竟,人本來就應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