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40年前民國50 60年代
營造費高於土地價值,所以通常不蓋高,還有技術問題,機具問題
漸漸的土地高於營造費,完工房價更高
以前蓋房子蓋一戶賺一戶賺二戶的
隨著資訊透明,學歷也上來,大家也都有能力自建
建商除非有養地,不然當時地價+造價,毛利都不到3成,還要扛保固
5年跑照 整合 施工只賺30%,比把錢買ETF還難賺
你說可以融資,股票跟etf也能質押
過去好融資,預售資金可亂來年代,建商推案有的是賺資金流,比售屋利潤高
現在只剩售屋獲利
如果今天土地不是自己的是合建,台北市來說30萬/坪造價,蓋1000坪,要花3億
加上其他有的沒的成本少說3.2億
台北市的案子之前談的,可能都分不到300坪
如果1坪換一坪剩200坪
一坪成本1百多萬
跟過去營造費1億多+管銷,成本低非常多
當你一堆已購違約時
就算你成本3億多,賣到5億多,你也了不起沒收7000多萬,還要給代銷2千多萬
剩下2億多誰補???
營造便宜時了不起1億的價差
這時問題來了.....
大建商資金更大,遇到大違約會怎樣
中小型一定先死
沒養地的也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