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關於 APP 開發的一些歐美統計數據和想法,若版主覺得不符 iphone 版主題,
我會馬上刪除的,謝謝 !
==========================================================
當市面上已經有三百萬個 APP:現有品牌或組織開發 APP 前,可以先想想其他互動方案
圖文網誌好讀版:http://ppt.cc/RC7q
如果你所處的現有企業或組織,正在考慮透過開發獨家應用程式,增進和目標客群的互動
,那在投入心力和資源開發前,或許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數據。
當行動裝置盛行,應用程式產業也蓬勃發展。根據統計,在蘋果的線上 App 商店和
Google Play 商店,一共有將近三百萬個不同程式提供下載!
但是,並不是三百萬個應用程式都能找到知音。
根據一份 2012 年美國行動分析公司的統計報告,當時蘋果線上商店裡,有將近四十萬個
程式從來沒有被下載過,以當時的數據換算,這等於 2012 年的蘋果 App 商店中,有將近
六成的應用程式乏人問津。
而被下載的應用程式,也不一定都能得到用戶的青睞。統計發現所有下載的應用程式中,
有大約兩成的程式只被使用過一次,這些比較容易被冷落的程式,多是運動及遊戲類別。
而比較常被用戶開啟使用的,大多是每天更新的天氣和社群媒體。
但平均來說,使用者雖然每個月使用約 24 種應用程式,但大部分時間卻只瀏覽五種最常
用的平台:臉書、 YouTube、Maps 、Pandora和 Gmail(這邊數據以美國和英國為主)。
而尼爾森 2014 年的報告也指出,用戶每天使用行動裝置的時間中,有將近八成都只花在
四種個人最喜歡的應用程式,包括臉書和簡訊裝置等。
有趣的是,雖然不是每款應用程式都能得到行動用戶寵幸,而且很多下載後可能就被打入
冷宮,但是市面上的應用程式數量還是不斷增加。舉美國市場來說,從 2012 年到現在,
市面上應用程式的數量大概增加約 3 倍,非常可觀。
除了新創公司,很多現有的知名品牌企業和政府機構,也都希望進軍應用程式市場,透過
開發專屬程式來增進和消費者與民眾的互動。但是考量應用程式市場的飽和度,品牌和組
織投入資金開發新應用程式的方向真的是最有效的嗎?
在決定投入心力開發應用程式,來增進和目標客群的互動之前,或許還有其他更省錢省時
的替代方案。 這邊列出幾點其他互動方法,供希望開發專屬程式的現有品牌或組織參考:
1. 針對不同觀眾族群,策略性使用專屬傳播管道
不同客戶族群對溝通管道,都有各自的喜好和習慣。雖然這個時代不斷邁向滑世代(高度
投入於「滑」手機和平板),行動裝置開始佔領生活重心,但很多品牌的消費者,或是政
府組織希望幫助的民眾,都不一定是行動裝置的重度使用者。
開發專屬程式可能是種方法,但是找尋目標族群最習慣尋找資訊的地方,才能促使最有效
率的溝通。尤其是當應用程式已經過度氾濫時,額外投資開發應用程式不一定經濟實惠。
很多時候,考慮結合傳統和數位途徑,甚至有機會創造更大贏面。
2. 如果主打線上推廣,先考慮與第三方平台合作
根據「2015 年最新行動應用程式市場趨勢報告」指出,投入大量資源開發自有的應用程式
之餘,更重要的是要投入行銷資源,與高知名度的第三方社群平台合作 ,讓自己的品牌
、商品和理念,在目標客群經常瀏覽的平台上有高曝光機會。合作考量包括:
挑選適合的平台,並配合觀眾特性。
最熱門的平台,不一定和消費者互動機會最多。
重點是開始對話,而不是急於推銷。
客製化行銷內容,並注意廣告情境。
因此積極在其他平台尋求曝光與合作機會,並透過不同平台獨有的商業模式 來鎖定目標客群 ,很多時候可能會比額外開發應用程式,來得更有效率。
3. 個人化的簡訊管道,仍然值得一試
不論是傳統的手機簡訊(針對仍沒有智慧型手機,或是沒有行動上網方案的使用者),或
是強調訊息功能的社群媒體(像是 Line 和 WhatsApp),他們的訊息傳播力量在行動世代
仍然不容小覷。
舉例來說,先前分享的文章「新聞媒體與WhatsApp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裡面介紹英國新
聞媒體包括「哈芬登郵報英國版」和「鏡報」,透過即時通訊軟體 WhatsApp 的廣播功能
,來和讀者分享新聞。選擇 WhatsApp 固然是為了配合行動世代的來臨,但更大的考量在
於 WhatsApp 強調的是私人群組間的訊息流動,平台上雜訊較少,品牌訊息也較不容易被
忽略。
行動世代當道,開發行動應用程式這塊大餅的確十分有吸引力,然而當網路上的應用程式
已經讓人眼花撩亂,對很多現有企業或組織而言,額外投資開發應用程式,不一定是省錢
又有效的做法。考慮其他互動方式,將有機會為現有品牌或組織創造更大效益。
本文出自新媒體世代:http://ppt.cc/R7Z~ http://ppt.cc/RC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