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推甄上國子監(國立大學)的學生,若考核不通過,不但自己要受罰,連當初推薦他
的老師也要被扣薪水。(《太祖實錄》)
02. 國子監就已經有「值日生」的制度了,值日生每天要負責點名。國子監的學生如果批
評學校的餐廳難吃,要被處罰打屁股。(《南廱志》)
03. 朱元璋在國子監門口立一根旗桿,不是升旗而是升人頭,犯大錯的學生頭會被砍下來
掛在上面。放了一百多年,正德皇帝偷溜到街上玩,發現這根旗杆,覺得學校放這個
太血腥,才叫人拆掉。(《南廱志》)
04. 上京趕考可以跟官府申請旅費。但是崇禎年間有修改規定,沒考上的人回鄉不補助,
導致一些絕望的考生在京城自殺。 (《大明會典》、《玉堂薈記》)
05. 考試的時候,答題卷如果被風吹走,禮部(大考中心)會再發一張給你,但主考官可
能還是會判零分。(《水東日記》、《棗林雜俎》)
06. 每個考生其實只要專研《五經》中的一經就可以了,考試也只要選他讀的那經來答題
。但有些聰明的考生故意五題都寫,當作加分題。御史覺得對其他考生不公平了,於
是康熙朝以後禁止這樣答題。(《觚賸》)
07. 南京本來沒有考場,是借用京衛武學(軍事訓練學校)的場地來考試。後來明成祖朱
棣把一個謀反的錦衣衛抄家,就順便把他的宅院改建成考場了,但有考生反應半夜會
聽到錦衣衛鬼魂的走路音。(《典故紀聞》、《庚巳編》)
08. 南京的風化區就開在考場對面,只有一河之隔。考生考完以後就會去跑趴放鬆。(《
板橋雜記》)
09. 每到科舉考試的年份,南京日租套房的業者會重新粉刷,提高租價,目的就是要賺考
生一筆。(《留都見聞錄》)
10. 主考官其實除了看答題的文章以外,還會打聽考生的長相,如果長得很醜就會降低他
的名次,萬一第一名真的不帥,主考官會很失望。(《菽園雜記》、《庚巳編》)
11. 皇帝在勾選狀元時,往往不是依據答題內容的好壞,而是看考生的名字好不好聽。但
也有例外的情況,隆慶皇帝曾經覺得大家字都寫得太整齊,非常可疑,所以他挑選了
一張塗改很多的考卷當狀元。(《英宗實錄》、《棗林雜俎》)
12. 考生稱呼座主(主考官)本來是叫「老先生」,但是明代中期的考生太諂媚,就改稱
「老翁」、「夫子」,後來又發明了加強版,把兩個詞合在一起,變成「老師」,這
就是老師的由來。(《觚不觚錄》)
13. 福建人極少在內閣當官,因為他們講的官話其他官員很難聽得懂;廣東人也不會替皇
帝、皇子講課,同樣是因為他們講話有廣東腔。(《明史》、《世宗實錄》)
14. 鄉試有考中,考生的家人會在門口立一根竹竿。之後會試如果沒考中,竹竿就會倒放
收回去,這就是「倒楣」的由來。(《消夏閑記摘抄》)
15. 當京官以後,每天上朝結束,百官有早餐可吃。明代中期曾經有官員以財政困難為由
,建議取消,但皇帝堅持要讓官員吃到健康的早餐,否決了這項建議。(《大學衍義
補》、《英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