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o4602 (清風)》之銘言:
: 一天過去了,那個賣炸彈的小女孩還是一個都沒賣出去,天色越來越暗,又下起了雪,
小
: 女孩的手被凍的發紅 ,又餓、又冷。他終於抵擋不住低溫的摧殘,輕輕的抽出一顆炸
彈
: ,小心翼翼的點亮火柴,於是乎那天晚上,全城人都看見了她的祖母。
其實看完這篇文章,
真的很傻眼。
首先定義何謂爆炸?
簡單說,
就是由外在的影響進而引發炸藥自身的能量釋放。
在穩定環境中,
一般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的。
炸藥的種類繁多,
例如ONC、HMX、HNIW等等,
這個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搜尋。
化學角度來看的話,
炸藥較常用組成的成份去做分類,
也有人用爆炸速度來分類(例如猛炸藥或低速炸藥),
軍火一般比較會用爆感度進行分類。
所謂爆感度,
就是炸藥引爆的條件高低;
敏感度很高,
只要輕微碰撞或是有火花、壓力就能引爆的,
稱為「一級炸藥」或「起爆炸藥」。
有一級炸藥,
自然有二級炸藥,
二級炸藥通常是製造劇烈的氧化作用(燃燒)達到爆炸的目的。
一般因為取得容易且方便製作,
早期的恐怖攻擊多為一級或二級,
所以如果常常看國外的新聞,
有時會耳聞恐怖攻擊還沒到目的地就自爆了,
這就是一級或二級的危險性,
因為二級也會受到其他炸藥爆炸而引爆,
穩定性相對低。
至於鄉民比較常聽到的TNT、C4則屬於三級炸藥,
安全性非常高,
即使用子彈射擊、用火燃燒都完全不會引爆,
只能使用「雷管」進行引爆,
雷管又分五種:
短延遲、長延遲、電橋式、Slapper式、即發式,
例如引爆原子彈就是使用電橋式雷管,
精準度小於1奈秒,
這個詳細內容Google應該也會有。
1955年的越南戰爭中,
甚至有士兵點燃C4炸藥來取暖。
近期內歷史記載較詳細且具有規模的戰爭,
使用的炸藥多數都是三級炸藥,
絕對不會有被燃燒就引爆的可能。
你說小女孩的手被凍的發紅,
因此點亮火柴,
依照賣炸彈的小女孩來推斷,
小女孩應該是軍火商的女兒,
擁有的絕對是三級炸藥,
不會因為點燃火柴而讓全城的人看見他的祖母。
祖母聽完鬆了一口氣,
國文課,指示講台上小女孩畫圖案,直接上x-y axis作圖 哈哈 老師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