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ay 看板 #1Li-eP_a ]
作者: quendigay (跳跳) 看板: gay
標題: [活的課綱] 深入德國首次「同志歷史展」
時間: Sun Jul 26 03:57:10 2015
評論:正當落後時代一百年的民國膠、憲法膠、曉波膠教育部還想告
學生時,德國的歷史教育和公共展覽,實在讓台灣這些威權奴
才心態的狹隘官員汗顏。
記憶中,除了去年紀州庵文學森林有展過一次同志文學展外,
台灣公部門主掌的的博物館、文學館、美術館似乎從未做過跟
同志有關的展覽主題,台灣的文化與教育官員水平就是亂花錢
圖利爛戲夢想家、趕風潮追媚俗卻沒有內涵的黃鴨,還有抄襲。
劉致昕:
當男廁的門掛進國家歷史博物館,深入德國首次「同志歷史展」
德國歷史博物館具備了所有你對「德國」、「歷史」、「博物館」的
想像:它站在那已三百多年,是柏林第一棟巴洛克建築,它也曾是君
王的軍械庫,戰後至今,九十萬件文物說著德意志兩千年的歷史,畫
作、雕像、盔甲、兩德統一的歷史照片一應俱全 。
一轉身,卻是一張三層樓高的照片,僅著白色三角內褲的藝術家畫著
鮮紅口紅站在那。
「他是男生還是女生?」人們紛紛停下腳步,戶外教學的孩子問,老
師答不出來。白色的內褲跟健壯的肌肉是大眾對「男性」的期待,但
照片中的乳房、穿著乳環的乳頭卻又像女性特徵。這是藝術家Heather
Cassils的照片,生理性別位女性的他畢生鍛鍊身型作為作品,打破
性別為人體及生活模式劃上的限制。
http://goo.gl/LRAB7f
另一項老師答不出來的,是掛在歷史博物館內那一扇男廁的門。
木門上面是奇異筆寫的留言以及男性性器官,另一面是女性的。
「Door with glory hole from a Berlin tearoom . where gay men
meet for anonymous sex」,旁邊的標示寫著。門的正中央偏下方被
挖了一個洞,兩間廁所因門上的洞成了新的場所,這是過去男同志少
有的幾個去處之一。
「為了那一扇門,我們其實討論了一陣子,畢竟它跟館內其他展品不
太一樣。」策展人維茲(Detlef Weitz)笑著說。廁所的門掛進了國
家歷史博物館、幾乎裸體的女性身體作為海報,張貼在城市的角落,
這是德國歷史博物館的第一次,從一百五十年的同性戀發展史出發,
鼓勵大眾討論性別的想像。
http://goo.gl/kDfwmS
● 史上第一次,德國歷史博物館展出一百五十年同志史
在一個平常宣揚國威、展現文化驕傲的場域,以半年的時間展出同志
生活的細節,來自台灣的我,不禁覺得好奇,當我們的官員、政客遇
見同志議題即失去對話能力,保守派執政的德國官方難道不怕政治風
險?
「我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個開放且公共的地方,大眾對於主流與
LGBTIQ(註1)文化有互相理解的需求,我們必須回應它,」德國歷
史博物館基金會董事長柯赫(Alexander Koch)道。
「對我們來說這很自然,LGBTIQ歷史就是德國歷史的一部分,這應該
不用特別說了。」四年的籌備期,德國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柏林同志博
物館(民間)聯手策展, 所有預算由中央與地方的文化基金會埋單。
很難想像,在台北故宮裡面展出二二八公園次文化、電視劇「孽子」
劇本,或是葉永鋕校園死亡事件?或者,我們的歷史博物館內放進皮
衣皮靴、假陽具或者政府實施閹刑的工具?
一千六百平方公尺的展區內,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名為「Homosexuality_ies」的同志歷史展以十個章節的方式述說過
去,七百多個展品在兩間博物館內試著打破性別,思考未來。被列為
限制級的展場內放著16世紀中葉卡洛琳娜刑典 (Constitutio
Criminalis Carolina) ,紀錄火刑處死同性戀的記錄,也放著1868
年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第一次使用到「同性戀(Homosexual)」
字眼的信件。
「處理這樣的題目並不容易」維茲說,除了議題的敏感,不同意見團
體的聲音,還有的德國本身的包袱,包括一條超過一百二十年的刑法
條例及納粹時期的大屠殺。
議題的難度並沒有綁住主辦者的手腳,反而「我們要他們將參與民眾
擴到最大,所以我們想,不如一開始就來見見真的人吧!」
● 他們都在你身邊,從五十八個出櫃故事出發
走進展場,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媽媽,她的訪談影像旁邊是一個吊
在娃娃車上的玩具。「我是女同性戀,我有兩個小孩,被五個爸爸、
媽媽一起養大,」她在訪談影片中笑說,為了解釋這五個人是誰,「
我必須一直、一直出櫃,」不管是學校的師長、同學的父母或者鄰居。
從一年前,博物館走訪學校、畫廊、學校甚至酒吧,鼓勵人們將自己
出櫃的物件與故事投稿,最後選出五十八個故事作為第一個展區。其
中包括一份史塔西(註2)的秘密文件。
文件上的名字是一個在鄉村長大的男孩。二戰過後德國分為東西,共
產陣營的東德以秘密警察的方式監控全民,每一個國民都有一份秘密
檔案,記載著所有底細。
來自鄉村的男孩當時是一位不敢出櫃的同性戀,「其實,鄉下也沒有
可以喜歡的對象,」鏡頭上已是中年的他說。憧憬著柏林五光十色的
生活,他急著想遠走他鄉。幸運的,一個男生出現了,主動認識男孩
並帶他加入了柏林的同志社群、開始都市生活。
某一天,男孩被史塔西接觸,史塔西要招募他加入。男孩拒絕了,要
繼續快樂的都市生活。「幾天過後我爸爸打電話來,說他收到了一些
文件,然後希望我回家一趟,」
影片中的他髮色已灰,講到這裡低下頭,停頓了一陣。
文件上是他在柏林的同志生活,記載著他交識的對象、他的夜生活、
他在同志社群內的一切。他的出櫃,由寄到家中的史塔西文件幫他完
成。
兩德統一之後,所有民眾都有權利調閱自己的秘密檔案。「我最後還
是去看了,你知道嗎?那一個帶著我到柏林的男生,就是他,每天記
下一切回報,他就是史塔西的人。」
不論是東德的史塔西還是二戰時的納粹,德國的近代史充滿了抬不起
頭的事件,同志發展史的一百五十年,切中的正是德國近代的疤。
● 真正的多元跟完整,必須無所隱藏
一樓展區五十四個出櫃物件之外,還有歷史上所對於性別的建構,攝
影、肖像畫、文字敘述等,以A-Z的方式,將德國一百五十年同志發
展史的關鍵字一一列出,從電影作品、社會運動、同志生活中的物件
等,茶室的廁所門就是其中之一。一樓展區讓氣氛輕鬆、情緒好奇,
但轉往二樓,一切就是直接的傷口,告訴你當某些歷史對你來說已成
疤,有些人,還在痛。
你先聽見聖經中對於同性戀的描述,一句句以「謎之音」的方式從上
方喇叭傳來。接著你看見擁有號稱早期最友善同志法律的南非,卻有
一張張受害於社會事件的面孔。
整面牆的世界地圖詳細記著各地的不公、發展,「到底,我們做了什
麼?」策展的維茲說,關鍵的問題在這裡提出,我們的歷史讓以不同
性別認同、方式生活的人,有什麼樣的生活?
要有解答,「就什麼都不能藏,」德國歷史被全部攤開,其中影響同
性戀發展的關鍵,是從1872年開始生效的德國刑事法一七五條,它將
同性戀間的性行為視為「違反自然的淫蕩行為」。
http://goo.gl/Pm6ZWj
● 曾經,他們必須「去男人化」
納粹掌權後,更以防止後代基因病變為由將同性戀本身視為罪,三五
年之後,犯罪的定義及懲罰擴大加重,連眼神的交會、親吻都必須判
刑,累犯的同性戀將受到閹割,被稱為自願的去男人化(voluntary
unmanning),現場放著當時手術的工具,數百人曾為了不要受到更
重的刑罰(其中包括進入集中營)自願或非自願的受到去男人化的手
術。
一七五後來成為同性戀的代稱,直到一九九四年才終於廢除。
過去三十年,這些事實所受到的討論及反省並不多,特別是集中營中
一萬多名男同志的死亡及拘禁,並沒有受到官方認可,他們連受害者
都不是。「我們常常帶著濾鏡,不開心的過去,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就忽略,但(它)都是歷史,」維茲說,為了促進大眾了解多元性別
的議題,展覽本身的視角就必須誠實而多元,才能創造帶著瞭解而進
行的理性討論。
為此,不僅是三位策展人包括了女同志、男同志、異性戀,德國歷史
博物館還特別成立新的委員會取代既有決策機制,與三位策展人共同
規劃,委員會的組成包括了藝術家、學者、民眾代表、教師等各界代
表 。
最終展區中十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述說歷史、人物、故事、科學
、宗教,德國犯下的錯,納粹時代中的pink triangle,集中營中一
萬五千名同性戀的遭遇也被獨立作為展區,完整呈現。
不同視角的原汁原味登上大眾面前,展區內定點的警衛加上數名走動
的館員,看得出館方的壓力,柯赫也坦承,「這樣的合作,第一眼大
眾會覺得不太平常,」
「但我認為這是兩個博物館力量與專業的結合,我們試著一起走出一
條新路,為當代急迫的議題找一個新的形式讓社會對話,」他說,德
國歷史博物館過去也以特展方式,討論納粹期間德國對社會多元性
(diversity)造成的傷害以及其重要性,希望讓當代德國對移民社
會有更多的理性討論。
當德國社會還在因同性婚姻而彼此對抗甚至衝突時,「堂堂在上」的
國家歷史博物館,全力支持同志博物館進行半年議題的倡議跟討論,
把推動社會認定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結盟,證明了如果我們是傾
向了解彼此、是支持整體社會一起前行的,即使兩方之間有差異,沒
什麼不能克服的,」柯赫說。
● 只是為了證明「想一同前進的心能克服彼此的差異」
結果出乎預料,「那些我們擔心的都沒發生,」維茲說,「當你把那
些過去隱而不談的都展出來的時候,最有興趣的反而是保守派,他們
覺得我們夠認真,他們也以嚴肅的態度試著看所謂『另一個世界』,
」我們到的那天是星期一,展覽現場除了LGBTIQ社群之外,有家庭一
起來,有老夫婦盯著粉紅羽毛看,穿著保守的群眾與大膽的展區形成
對比,很是有趣。
一場展覽承認過去、挑戰未來,也是對包容、承擔、開放的練習,考
驗著德國社會的勇氣與同理之心,德國對多元性別認同及不同生活型
態能接受到什麼程度?從共同歷史中產生的對話,是否能為不同的彼
此帶來更多包容的可能?同樣心急卻又原地踏步的台灣,什麼時候也
能無畏的討論那些檯面下的歷史?什麼時候各方能一起承擔、為社會
更好而彼此對話?
展出至今國際好評不斷,更多對話正在進行,「有一些東西不一樣了,
至少,我們成為了一個能夠處理如此敏感議題的社會!」維茲欣慰的
說,四年的過程雖然痛也久,但絕對值得,從此更多社會議題及歷史
傷痛得以用同樣的方式被討論、被記錄,讓反省與前進因此而生。
註1: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Intersex, Queer
註2: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東德國家安全機構之簡
寫,又稱「史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