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xicon (無)》之銘言:
: 半夜看到推文覺得手癢
: 關於叫另一半「男友」這件事情
: 當然操作面上是你愛怎麼叫就怎麼叫
: 但是我想鼓勵大家去思考文字背後的力量
: 為什麼台大機械系的考題引言:「家庭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組成,
: 這是社會和家庭的律,而工程師的工程創新不能違反自然的律」會被開罰?
: 是在明朝的文字獄嗎?
: 因為這段文字的背後傳達偏頗的性別意識,影響閱讀這份考卷的人
: 當你以考生的身分閱讀這份試卷時,偏頗的觀念被「強加」在你身上
: 稱謂重不重要?單純以達到溝通目的來說 不是很重要
: 但是稱謂的背後反映了該文化的意識形態
: 為什麼中文有姑姑嬸嬸表哥表姊表弟表妹等 英文裡一律叫cousin或nephew?
: 為什麼中文裡有嫁、娶的差別 英文只用marry一字
: 甚至在有些非洲的語言裡 妻子在丈夫死後是要嫁給亡夫的兄弟
: 這種SOD裡才有的類亂倫的關係 該語言也有給此一個稱謂
: (但很抱歉我現在想不起來是哪國語言
: 不管今天你跟你的另一半怎麼產生「男友」一詞
: 事實上「男友」這個「男」字
: 對社會共同意識來說背後夾帶的意義就是:陽剛、雄性、第二性徵為陰莖的
: 用「男友」這兩個字在第三方平台(BBS、網路)來稱呼自己的女性伴侶
: 我怎麼想都覺得很難理解
: 我在很久以前的推文也有舉過類似的例子
: 不過能理解的人似乎很少
: 大概是我表述能力很差 喜愛滑坡理論的人又特多
: 加上稱謂使用這種社會語言學的東西可能有點深
: 因此這篇文章的主旨是想用一些版上常見的議題帶出一些討論跟想法
: 我無法說這些議題100%和父權有關 不過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 1.「PP戀好潮流,T好難生存」
: 因為女同志關係裡不再預設某一方要是短髮、陽剛的人
: 這不是一種潮流,這是一種父權解放的趨勢
: 兩個女生在一起不需要非有其中一人擔任比較男性化的腳色
: (不論是外表上或者是相處上)
: 類似的還有「越來越多自介會寫希望是女孩樣女生,踢樣臭了嗎」等等
: 我想並不是踢樣突然不合大家口味
: 而是寫自介的人預設來信的人可能會有非女孩樣的女生
: 因此想先過濾掉
: 有很多自介都這樣註明
: 可能代表很多人都會預設如果自身的條件偏P 而來信的可能會偏T
: 只能說踢樣不再是婆擇偶的標準之一,是外觀上的解放
: 2.「踢踢戀表示:我媽只接受我跟女生樣的女生在一起」
: 類似的還有「我是踢,但我也喜歡踢,大家都覺得很奇怪QQ」
: 施主,你是踢,喜歡踢,真的沒甚麼不好,
: 沒有人規定短髮的就要喜歡長髮的
: 而且現在聽說有一個新詞叫做「腐婆」,
: 造福一下腐婆們的視角也是很不錯的(誤
: 至於媽媽的心態,很難說,希望原PO可以分享一下XD
: 3.「錢到底該誰付?踢們都會當另一半出錢嗎?」
: 已經很久沒看到類似的問題
: 我要說的是 AA制最公平 或者彼此協調收入差異後該怎麼分配出錢問題
: 那種覺得踢就應該要付約會錢的婆
: 還是慢走不送 找個有錢男人嫁了比較快
: 同性戀的世界是很危險的 快回去吧 父權社會比較適合你
: 4.「女友說想結婚生子,我給不了她想要的所以放她走」
: 這種文章底下推文有很高機率會說這是藉口
: 沒錯,這就是藉口(無誤
: Excuse me?你是第一天跟對方交往?
: 還是眼睛瞎了看不出來你在跟女生交往?
: 今天對方是個無法跟妳用性交方式生小孩的女生
: 是你在跟對方在一起之前就會知道的事情
: 交往了好幾年之後才突然說想要生小孩 真的是白眼一千遍都不夠啦
: 雖然如此,不過會用這類藉口的人
: 也多半是家庭和自身都無法跳脫父權社會框架的人
: 某些案例來說情有可原
: 其實應該還有更多但一時想不到
: 註明一下鐵踢不在我的討論範圍之內
: 因為太複雜了XD
: 不過歡迎底下有其他想法的強者補充,謝謝
: 文章的最後我想引用這篇文章的一段話
: https://paste.plurk.com/show/2380609/
: 「有時聽著異性戀朋友跟我講他們相處的問題
: 我都覺得
: 男的抱怨女的
: 女的抱怨男的
: 又有甚麼用?
: 你們共同無法丟棄的
: 就是男性主義、父權這種東西
: 在你們的世界裡
: 男人女人的區別太重要了
: 你們引以為豪
: 卻不知道堅持這種事情的同時
: 也正在引火自焚」
: 身為同性戀有太多壓迫和不便,如果要說身為同性戀,
: 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 我想就是我的意志能不被父權社會的框架侷限,
: 今天我跟另一半分開,便是「我們」彼此已經不適合了,
: 不是因為對方的收入條件養不起我未來的小孩
: 我們結婚,是因為「我們」彼此相愛,
: 不是媒灼之言,也不是因為社會告訴我我該結婚了
: 的確,很多家庭依然很傳統,很多人所處的環境還是很父權
: 但就我所看到,很多人自身的觀念依然被父權綁架,因而衍生很多月經文
: 我並非反對踢批分類,某些人就是會喜好特定的外觀、氣質
: 但是相處上面、擇偶上面,希望大家能夠拋開父權帶給我們的成見和刻板印象
: 或許能減少一些感情生活上的問題和摩擦
==========
首先要講,很高興原PO開文提供討論空間。接著:
一、關於台大機械系考題:
有關台大機械系的考題引言:「家庭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組成,這是社會和家庭的律
,而工程師的工程創新不能違反自然的律」違反性別平等被開罰一事,我認為應該被罰。
因為:
就該考題欲令考生闡述「工程師的社會責任~工程師工程創新不能違反自然律~」的題旨
而言,以「社會和家庭的律」為引言是不必要的,因為光是「家庭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
妻組成」這段話就令人不能苟同(理由詳後述),若少了這段話,並不會影響考生對題旨
的理解,顯然那二句開頭引言是刻意強加的觀念。
我無法苟同「家庭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組成」這段話,原因是,人類古早社會的姻婚
型態多的是非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一夫多妻所組成(很少見一妻多夫),婚姻的型
態及家庭成員的組成,其實是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而逐漸演化的,它和【經濟型態】及【
生產工具的變革】比較相關,例如:在農業時代維持家計需要的人丁,視家計戶的可耕作
面積而定,面積愈大,人丁需求愈多。
農耕的勞力需求量大,男性因生理上的優勢,自然成為農業時代的家庭及社會組織的主導
者,一夫多妻的婚姻型態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相信維持了很長的年日,直到工業革命以後
機器取代人力......以至現今資訊及網路世代,數位革命、知識經濟......等等經濟型態
及生產工具的轉變,主導經濟發展的優勢能力早就不靠勞力而是腦力,男性的優勢能力不
再,因而女性得以有出頭天。
因此,雖然就宇宙及人類的起源,我個人相信基督教權威經典「聖經」所揭櫫的「智慧創
造論」,我並不相信達爾文關於人類起源的假說「進化論」,然而,就社會及文化的生成
及發展的角度,我相信確有所謂的「演化論」。
我不用「進化」的詞彙而用「演化」,因為「演化」的定義比較廣,「演化」可能朝「進
步」或「退步」的方向前進,例如「道德」一事,我相信當網路科技造成的資訊流通便利
性,法律的規範又跟不上人際交往、物際交易的變化的時候,人類內心世界的「良知功能
」又無法自行發揮管制及約束力的話,道德會愈發往敗壞及低落的方向前進(即所謂的世
風日下,人心不古)。
二、關於「文字背後的力量」:
我認為文字本身是中性的,它最主要是「資訊傳遞」的功能。
就以原PO談到的,中文嫁、娶的差別(似意謂這種動詞有性別不平等現象),而英文只有
marry......此事為例,我認為把文字賦予過多的性平意識是沒有必要的,主要理由是:
1.中文與英文文字的構造方法不同:
英文是拚音文字,中文按「六書」則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類。
印象中,「會意」字好像是最多的字(←我不確定。會意字: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文
字,合成一個新字,而這個新字的意義也由原來組成成分的字所構成)。
有很多中文字,僅一個字本身就是一個「icon」,如果要發展人工智慧撰寫機器人程式語
言,中文字碼來撰寫的程式會較英文撰寫的程式更精簡有效率。
2.文字是為了溝通:
文字本身訊息含載量高者,具資訊傳遞的效率,有高度資訊傳遞效率的文字比較有助於溝
通,
例如:「他」這個字,如果用她—我們可以知道是生理女性者。祂—和神祇有關。它—表
無血肉之物。牠—則和動物有關。
使用什麼部首,無所謂性別平等、眾生平等問題,純粹為了溝通的效率。
「稱謂」也是,比較精準的文字使用,可以減少人際間溝通上的誤解,況文字詞彙的發展
也是文化的一部份,其用法也通常是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形成社會上約定成俗的概念,例
如
:「男友」一詞,如果還需要特別加以解釋說明,造成的就是人際間溝通上的困擾及資訊
傳遞的無效率。
三、有關T和P:
T和P它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性別氣質?對我而言,這還是定義不清,概念模糊,待釐清
的符碼。
講到這裡,也順便回應一下板上有關「我不懂~~~」—如何偵測異女或同女的話題—,
如果是我,對方是T或P並不是我最關注的,我跟有興趣的對象聊天的第一個問題會是:你
是學什麼的?(主要學歷背景或專長),因為對我而言,那是在溝通上比較重要的資訊。
==========
以上是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