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平權
◥█◣
◥◣◥█
██◤
◢█◤
◢█◤
█◤ 黃哲斌
▔▔▔▔▔▔▔▔▔▔▔▔▔▔▔▔▔▔▔▔
http://bit.ly/2gcVICO
黃哲斌【你的Line為何塞滿了長輩的反同訊息?】
這次開場不是寓言,而是真實溫馨小故事。
前陣子,我在家附近的早餐店,聽到一段對話:
一位熟客跛著腳走進店裡,老闆見了,問他發生什麼事。這位中年人回答:「阿就,前幾天過馬路,在斑馬線被摩托車撞了。」
老闆表達關心:「嚴不嚴重?對方有沒有賠你醫藥費?」
熟客一臉生氣:「沒有,他不肯賠,所以我要告他。」
老闆與其他客人同仇敵愾:「這人太過分了,一定要告。」
熟客:「對啊,我身邊的朋友都說,對方行經路口未減速、而且應注意但未注意,至少有這兩項肇事責任。」
全場叫好:「沒錯,告下去一定會贏。」老闆忍不住問了一句:「那,對方怎麼說?」
熟客:「他說,因為我過馬路闖紅燈,而且忽然衝出去,所以是我的錯。」
全場靜默:「 。」老闆:「如果是闖紅燈,你的責任會比較大喔。」
熟客不服:「可是,我前面等紅燈的人忽然先跑,我才跟著跑,不是我的錯。」
老闆:「那個,不能這樣講喔。」
熟客繼續爭辯:「但是,我身邊的人都說,對方有兩項肇事責任,我只有一項。」
老闆:「那個,肇事責任應該不能這樣算喔。」
熟客有點生氣:「警察也這樣講,他希望我們和解。但是,明明機車騎士錯了兩件事,我只錯一件,我朋友說的才對,所以我要告他,一定要他賠錢。」
這齣早餐店小劇場,就此不歡而散。但這段對話,活生生印證一件事:人類經常接受對自己有利的說法,選擇性相信接近己身立場的資訊。
這類實體對話,如果放進網路世界裡,會發生什麼事?
從川普當選,到台灣反同婚的例子,都能看到問題資訊不斷傳播再傳播,即使昨天公聽會的高下對比,例如:
——謝啟大以「一隻蟑螂背後有幾百隻蟑螂」,來比喻同性婚姻的後果
( https://goo.gl/dxQEvB );
——反同婚牧師質疑「同志婚姻讓財產死後由同性戀繼承,能接受嗎?」
( https://goo.gl/ciuqjh );
——長老教會退休牧師、前玉山神學院教授陳南州以身邊同志的苦難,支持同性婚姻
( https://goo.gl/TxLlq6 );
——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在公聽會一一駁斥反同婚立場
( https://goo.gl/b8pKCc );
最完整的正反摘要,可以看PNN這篇( https://goo.gl/XMC4O6 )。
然而,這些訊息,不常出現在長輩圈或家長圈的Line群組;相對地,大量刻意誤導的資訊,不斷透過半封閉人際網路持續擴散,例如,有個以北市各級家長會為名的演講,主題是反對同性婚姻修法行動,邀請龍安國小家長會長、《風向新聞》秘書長擔任講師。
( https://goo.gl/aSLw7J )
《風向新聞》網站刻意淡化宗教色彩,內容鼓吹「傳統家庭價值」、批評同志婚姻及性平教育;事實上,背後的「愛傳資訊媒體發展協會」,與「基督教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基督教愛網全人關懷基金會」都是由台北真理堂支持成立,三者共用一處辦公室。
教會機構當然有言論發聲權利,我絕對支持;爭議在於,帶有特定立場的講者及活動,卻以小學家長身份,進入家長會系統,並結合「台北市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四學程家長會聯合會」的名義,在演講文宣中繼續散布以下言論:
「您可以接受以後您的小孩稱您為『雙親』?你的孫子稱您為『二親等直系血親尊親屬』?『夫妻』相處之道改為『配偶雙方』相處之道?」( 我已截圖:https://goo.gl/aSLw7J )
哈囉,你還好嗎?不是早就說了,尤美女或許毓仁的《民法》修法版本,並未影響這些稱謂;現行《民法》早就使用「直系血親尊親屬」、「直系血親卑親屬」等法律用語,與現實生活的稱謂從來沒有勾連關係,更不會有任何相關規定或罰則。
這正是釋昭慧口中,「以家庭價值包裝宗教立場」的千百個案例之一,也是「意見少數如何以小博大,動員社會保守意識」的具體實例,我戲稱它們都是另一種「親情綁架」。然而,類似話語透過人際網絡不斷流傳,在長輩圈或家長圈造成誤解及恐慌。
劉美妤就以近來歐美熱烈討論的「後真相」,分析台灣同婚議題的傳播現象
( https://goo.gl/Vug400 ):
——牛津詞典選出今年度的代表詞為「後真相」(post-truth),意指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真實如何已相形無足輕重。社群媒體的同溫層強化了這樣的封閉傾向,英國脫歐、川普勝選之後,這個詞彙被廣泛用來描述當下的政治圖譜,而同性婚姻論戰上,情況亦然。台灣許多人在臉書、email、LINE群組四處轉貼謠言,完全不查證,也不譴責那些造謠者如何踐踏宗教裡「不可說謊」的信條。
——台灣的婚姻平權倡議,從美國沿用了「Love Wins」的標語,然而這樣高舉「愛」的旗幟固然動人,卻使外圍的主流大眾未能直接連結修法內涵。立法院正在審理的民法972條修法,其實改動非常小,只有將「男女當事人」改為「雙方當事人」,以及稍微提高結婚年齡下限;也就是說,倘若修法通過,婚姻仍是「兩個人」的結合,沒有多P也沒有可愛小動物當然更沒有桌子板凳,也動不到刑法通姦罪,怕被「男小三」搶走老公的已婚婦女反而應該問問通姦罪為何只規範到男女通姦。(雖然個人認為通姦實在不應該放在刑法裡。)
============
敝人不才最近也在《天下》專欄提及,以往寡佔的媒體市場,壓抑了民主社會的平等發聲機會;然而,網路溝通的便利性,再加上社群媒體造成的「回音室」或「同溫層」,讓特定立場媒體、假文網站這兩種資訊中間人趁勢崛起:
——德州奧斯汀大學「奈特新聞中心」九月發表一份研究,明確指出「當傳統媒體衰退,人人都能上網出版、編輯、評論,必然造成訊息的片斷化,破碎化,從而讓事實與意見混雜難分,極端立場的資訊佔據較高聲量,大眾難以在共同基礎上對話,最終造成社會兩極化」。( https://goo.gl/PzSGZE )
============
從川普競選後期,幾乎刻意與主流媒體為敵,依賴封閉式傳播圈;到德國右翼運動「反對西方伊斯蘭化的愛國歐洲人(Pegida)」,刻意鼓動網路仇恨,攻擊新聞媒體( https://goo.gl/t18ldq )。最近,成大教授李忠憲描述此一風潮進展:
——2013年成立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目前在德國地方選舉得到不少的支持,本週末他們將在Kehl,舉行黨代表大會,這個在明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有13%民意支持度的新興政黨,黨代表大會封鎖了所有的主流媒體,他們口中所謂的謊言媒體,黨代表大會中不會有電視台的攝影機,也不會有任何主流媒體記者穿梭其中。
——德國的媒體認為這是妨礙言論自由,但是無法可罰,沒有人可以想到,需要靠媒體支持的政黨,它的政黨日竟然會封殺媒體,另類選擇黨的臉書粉絲專頁大概有30萬人,比其他政黨都多,30萬人在幾千萬的德國選民中,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是臉書的擴張效益,不是30萬的數字可以呈現,可是這樣就可以放棄所有的主流媒體嗎?( https://goo.gl/FR3Awd )
============
反同婚團體當然遠不及歐美另類右翼那麼激進,但巧合的是,在方法上,諸如群眾活動拒絕媒體採訪甚至動粗、利用社交網路散布歧視言論、發動極端支持者包圍抗議( https://goo.gl/jJpu48 ),這些策略都出現在這波反同婚浪潮之中。
這是社群媒體時代的新興挑戰,平等公開的透明對話,可能藉由網路實現嗎?或者,我們會掉進一個各說各話、各自增強己身立場,甚至鼓動極端仇恨的傳播迴圈?
這議題太龐大,為避免無法收拾,最後推薦關於同性婚姻議題,兩個可供「事實查核(fact-checking)」的資訊來源:
一是由執業律師與法學博士組成的「婚姻平權闢謠事務所」,他們回答了許多常見的謬誤:https://goo.gl/xVf8U7 。
二是Joe Wuu在臉書花了很多時間及篇幅,分析恐同心理與反同婚的錯誤資訊,例如這篇:https://goo.gl/dFiwGa 。其他各篇也都很值得一讀。
我的老天又近三千字,有稿費的都沒這麼認真。終於要收尾了,似乎需要一個虎頭蛇尾的結論,那就樂觀一點好了:
從現在開始、從同性婚姻議題開始,但願我們能試著打破「回音室」,擺脫「後真相時代」對民主與立法行動的威脅。謝謝耐心閱讀。(好像應該加一句「認同請分享」,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