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程序] 周偉航:召開國是會議的國是會議?開不完

作者: Menel (Arda)   2017-03-14 15:15:12
※ [本文轉錄自 gay 看板 #1OnvXvaV ]
作者: Menel (Arda) 看板: gay
標題: [程序] 周偉航:召開國是會議的國是會議?開不完
時間: Tue Mar 14 15:15:01 2017
(想起護家盟公聽會白七靠北靠母鬧不完......)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85/2340852
在開各種國是會議之前,是否應該先召開國是會議的國是會議?
周偉航 14 Mar, 2017 (輔大哲學教師,人渣文本)
最近正在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接下來似乎會有婚姻平權國是會議1,之前呢,則有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國是會議開了一堆,但是,為什麼我們要開國是會議呢?在各種國是會議之前,是不是應該先開一個「國是會議國是會議」,來決定國是會議的目的與進行形式呢?
這就要從國是會議的歷史看起。國是會議第一次進入台灣人的政治領域之中,是1990年中,因應野百合運動之後的政局轉變而召開,與會者達成終止動員戡亂,回歸憲法,並進行憲法增修等重大共識。最主要的影響,就是終結了萬年國會,大幅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發展軌道。
接下來是1996年的國是會議,決定凍省。陳水扁時代的國是會議是「青年」國是會議,沒啥實質影響力。馬英九則拒絕召開國是會議,因此國是會議曾一度淡出眾人目光,但現在突然來了一個超愛國是會議的蔡英文,短期內國是會議連發,讓十方大德措手不及,「開不勝開」。
但國是會議到底是啥?
就李登輝時代的發想,國是會議的目標是在進行修法過程之前,先讓各方喬出一個共識,這樣在立法院或國民大會修法修憲時,就沒必要再打一次。但這套想法,在當代已沒啥說服力了。
第一,是李登輝時代開了兩次,說是廣納各方意見,其實不過是整合在野力量鬥倒黨內對手,府方對於改革本有定見,不是客觀超然。第二,後來立法院發展出黨團協商機制,已不需要這麼大規模的喬,小圈子喬起來更有效能。因此國是會議這樣的機制就消聲匿跡了。
那現在為什麼又蹦出國是會議呢?當前國是會議的功能是什麼呢?
現今國是會議主題相對狹礙,諸如年金改革,司法改革,以至於婚姻平權,都比憲政改革來得小,說是國是會議,不如說是「相關者都來喬大會」。
而蔡英文之所以不直接在立院喬,而選開國是會議,大概也有兩個理由。其光明面的原因,在於立委的代表性不足,可能漏掉一些基層的良善建議。而黑暗面的原因,在於開個會讓吵鬧各方燒燒能量,想秀的人都有機會秀一下,算是階段性安撫。開過之後,其決議是否有對行政單位有強制力,立院要不要理會這些意見,一切都「再議」。
這種國是會議不免有浪費錢之嫌。其決議沒有必然效力,那何必討論?其意見長官不一定聽,那何必講?至少不用特別找場地和時間來開,直接弄個網路留言區,不就最省?
就各種角度來看,蔡政府的國是會議,都有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問題。年改國是會議開了,政府還是推自己的方案,看起來和會議各種建議的關係不大。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正在開,各派司法達人戰成一團,看來也不會有什麼系統性的結論。如果沒有系統結論,立院八成也是不會鳥,直接推總統府的版本。
婚姻平權國是會議還沒開,會產生什麼「結論」無法事前推知,但「部分結果」是很確定的:先讓同婚法案多拖一年以上。
回歸原點,國是會議是種工具、手段,其善惡成敗,還要看其目的與結果。但當前的國是會議,不只是手段有問題(為何是這種形式與參加者?),目的不明(為何而開?),連結果都很值得檢討(是否有判斷結果成敗的標準?),一個全國性的大會議卻沒人知道自己在幹嘛,與會各方又一臉正經,只能說是「近兩年目賭之怪現狀」了。
我建議在召開國是會議之前,應該先定義國是會議具體來說是什麼,要達成的明確目標又是什麼,否則只是在空轉、虛耗。如果執政者不敢自行定義,那就召開「國是會議國是會議」來找答案。為了避免這又成為新的空轉,這個「國是會議國是會議」從目的、手段,到結果執行,可以採以下的設定:
在目的面,「國是會議國是會議」旨在找出之後所有國是會議的進行形式與目標,像政府要不要接受其決議,立院不鳥國是會議決議時,又該怎麼辦。
在手段面,「國是會議國是會議」採公民自由報名,一律網路發言。有報名者最後可針對被提出的議案投票,得票數最多的案子就勝出。擔心最多票的案子太傻眼?那就想辦法多動員一點人報名註冊。老人不會用網路?那就開設LINE的外掛系統。
在結果面,「國是會議國是會議」的結論,由總統府立案督導各院部會,在三個月內法規化,以利之後其他國是會議採行。
總結來講,國是會議既然是要採納各界意見,那麼它自身的形式,不也應該採納各界意見?如果覺得這不保險,公民可能亂提案,還是要由「學者專家」「社會賢達」來決定「採納各界意見(也就是國是會議)的形式」,那為啥不乾脆直接由「學者專家」和「社會賢達」提各種領域政策的建議,國家採納就好?
有沒有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邏輯陷阱?這代表國是會議就是個制度騙局。
我們已有民代,能體現部分民意,又有審議民主,由專家決定很多政治事務。現在又多了個體制外的國是會議,不但地位與意義不明,一旦開了這條路,恐怕會陷入無窮後退:永遠都認為民意不足,永遠都在找替代方案。
這種會議開越多,只代表政治人物不肯承擔自己應付的責任。公民選你就是要推你做決定,結果你自己又不做決定,公民又要推新的代表去做決定,不累嗎?
想怎麼做,就快做,紮實的做。不然大家選你是選假的?
好像真的是選假的。
現在總統府說是「對話機制」,實質上就是另一場國是會議。
作者: kazekaze (原點 *黃涓凰)   2017-03-14 19:55:00
XD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7-03-14 22:17:00
不要說得這麼直白啦,真是的
作者: montrita (小山)   2017-03-15 09:40:00
覺得得票最多勝出的機制還有討論空間
作者: elise0424 (Elise)   2017-03-15 10:16:00
推自己家的老師!上他的社會哲學超爽
作者: wellwel (嘻嘻哈哈嘿嘿唷唷)   2017-03-15 20:16:00
作者: kkasp99 (Autumn)   2017-03-16 04:52:00
推我們人生哲學老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