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已有第三性 日本江戶時代的同性戀
來源:香港01
https://goo.gl/F3fvql
當「第二性」討論的是婦女時;「第三性」討論的又會是誰?
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正舉行一個名為「第三性:日本繪畫中的美少年」(A Third Gender: Beautiful Youths in Japanese Prints)的展覽。展出一系列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8)的「若
五百多年後回顧這獨特的性文化,又可以為今天的性別爭議帶來什麼啟示?
「若眾」:可發生性行為的未成年男子
所謂「若眾」是指進入了青春期,但尚未進行成年禮的男子;通常介乎於12至20歲。他們被容許與男人和女人發生性關係。而在同性戀的關係中,「若眾」通常是接受方,而且是年齡較細的一方。
「若眾」的由來源於江戶時期的武士禁止嫖妓文化。當時的德川幕府為了禁止武士嫖妓,相繼公布了禁止嫖妓以及禁止女人演戲的命令。本來經營「游女歌舞伎」的劇團為了生存,以年輕貌美的男子代替女人,讓他們在歌舞伎中
「若眾」通常是貌美英俊的男子。他們會作女性裝扮,也會做被視之為女性工藝的活動,如插花或玩三味線(弦樂器)。不過要在畫像中辨別他們的身份也並不難--額頭上都有一處剃光了頭髮的三角形供識別。
武士男男交合=崇高風雅的癖好
其實日本的同性戀文化並不是江戶時代才出現,更早可追溯至遠古時期。而19世紀的武士社會當中,男男交合的「眾道」之愛更結合了武士精神和「主從關係」的價值觀,被視為崇高風雅的癖好。當時,男女/男男交合的色情刊
雖然「若眾」的存在揭示了日本傳統社會中性別身份的流動性及多元性,但是這並不表示江戶時代是一個性開放的社會。事實上,在嚴格的階級制度及年齡限制下,當時的同性戀現象也只是侷限於男性主導的範圍內,而女性並沒
「若眾」vs孌童 一體兩面?
古事今談,「若眾」文化置於現代社會的觀念下檢視,除了男子易服、還有「孌童」的嫌疑。為此,是次展覽的策展人還事前特意諮詢了社工和律師,以確保展覽不被視為兒童色情刊物。策展人(負責展覽詮釋/展覽解說)Micha
第三性或中性可稱為Gender X。近年歐美國家紛紛開始就立法討論/已確立了第三性的法律地位。 現時有澳洲、新西蘭、印度、尼泊爾及德國公開認受Gender X。 每個國家對第三性的定義略有不同。德國暫時界定有男性及女性?
是可以同時存在於生理或心理層面。不一定是關乎性徵發育,更可以是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心理認同。不一定專指曾進行變性手術或易服人士。
資料來源:Openroom新聞組
彩虹大道
https://www.facebook.com/rainbowbl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