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留給寶寶長大決定:加拿大出現第一位性別「未註記」嬰孩
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2569
加拿大一名8個月大的寶寶,最近剛拿到一張沒有註記性別的健保卡,可能是全球首例。
寶寶的家長認為,自己「被決定」的性別並不正確,後來花了許多時間調整,因此才想給
孩子開放的性別選擇。
(中央社)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小寶寶雅特利(Searyl Atli)的家長杜提(Kori Doty)本
身是跨性別者,自認為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杜提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希望寶寶以後可
以自己決定性別。
杜提認為,光憑出生時的外表,無法判定一個人往後會自認的性別,因此希望官方不要記
載雅特利的性別。於是小雅特利的健保卡上,性別註記欄寫著「U」,可以代表「未確定
」(undetermined)或「未指定」(unassigned)。
避免使用單一性別來稱呼,杜提用「他們」(they)來稱呼孩子雅特利。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杜提表示:「我用這種方式養育雅特利,直到他們有
自我意識,並且對字彙有足夠的掌握能力,可以告訴我他們是哪種性別。我會把他們當成
一個(沒有特定性別的)孩子,傾注所有的愛和支持,讓他們成為不受性別欄限制的、最
完整的人。」
身為無性別身分聯盟(Gender-Free ID Coalition)成員的杜提表示,覺得與出生時被當
成什麼性別不一樣的人,長大後想改文件,會遇到許多問題。
「我出生時,醫生看著我的生殖器,假設我是哪種性別。那種指定終其一生跟著我,跟著
我的身分。」
杜提說,「這種假設並不正確,後來我得大幅修改。」
根據無性別身分聯盟的網站,加拿大卑詩省的出生證明,目前性別欄裡只能註記男性或是
女性;然而在像是安大略省或是亞伯達省,目前正在審議將第三個選項––代表未特定(
unspecified)的「X」納入出生登記的文件中。
而杜提和另外七名申訴者,目前也正在向加拿大的人權法院(British Columbia Human
Rights Tribunal)申訴,希望能改變其出生證明。
台灣尚未開放「第三種性別選項」
根據關鍵評論網的跨性別專題,跨性別(Transgender)是用來形容「與自身的性別認同
,與出生時被醫生所判定的性別不相同的人」。因為嘗試改變一個人自身的性別認同,幾
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數的跨性別者會盡量讓他們的外表能夠更接近自身所認同的性別
,有些會依照醫師給的處方進行賀爾蒙療法改變自己的身體,包括進一步做性別重置手術
的人。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芷儀,在〈性別有各種奇妙的模樣,並不是套上公式就會
有答案〉中指出,
"在2000年,「跨性別(Transgender)」的用法逐漸地被廣泛使用,尤其在學術上。社會
學認為「性別(Gender)」是被社會建構的。當前社會粗糙的把人分為「男人(men)」
與「女人(women)」兩類,並分別給予不同的社會期待與責任。在與社會互動的過程裡
,有些人逐漸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被分類到社會框架下男人的樣貌,覺得自己比較接近社會
框架下女人的樣子(反之亦然)。「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於此時形成。
在「性別(Gender)」只有兩種並嚴格區分的情況下,這些人只能「轉移(Trans)」到
另一個「性別(Gender)」,如此社會漸漸的形成了一股推力並建構了「跨性別(
Transgender)」的概念路徑,而無法「轉移(Trans)」的人便被社會拋棄。"
吳芷儀指出,性別是個奇妙的東西,就像很多事情不是套套公式就會有答案,又說不定它
其實根本就沒有答案,「有的只是能不能找到那個最適合我們的,讓我們覺得最舒服的那
個樣子。」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長期呼籲內政部開放第三種性別選項,讓跨性別者自由變更性別註記。
中央廣播電視台2014年報導,生理性別從男性變為女性的台灣跨性別者吳伊婷,1月份出
境時被海關人員攔下,即便她已出示完成性別變更的身份證及護照,海關人員仍因無法認
定她是否為本人,要求調閱她的戶籍謄本。吳伊婷表示,海關人員要求調閱戶籍謄本的行
為已侵犯隱私,學者也批評海關的性別意識無法與時俱進。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當時表示,跨性別者在社會上時常遇到不友善的對待,內政部應開放第
三種性別選項,讓跨性別者能自由選擇最友善的性別。理事長吳芷儀受訪時也表示:「我
們希望有男、女、不註記3種性別自由選擇,第三種性別為不註記的選項,採不註記、不
指定、不強制,當事人能選一個對自己最友善的性別,減少跨性別者與執法人員的困擾,
創造雙贏的局面。」
而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在人事資料中,性別欄上填的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