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co,妳好
看得出來妳在前一段關係中相當使勁啊,明明似乎是兩顆完全不同的腦,
但妳仍已用盡吃奶的力氣還是不得要領。真是辛苦了。
前陣子看了艾倫‧狄波頓的《愛的進化論》,裡面有一段關於生悶氣這個主題,
他是這樣描述的:
「生悶氣這種行為表現當中其實混雜了兩種元素,一方面是強烈的憤怒,另一方面是一股
同樣強烈的渴望,堅決不透露自己生氣的原因。生悶氣的人一方面迫切需要對方了解自己
的心情,同時卻又執意不肯幫助對方做到這一點。要求生悶氣的人解釋自己的憤怒,這點
本身就是一種侮辱:如果自己的伴侶還需要解釋才能了解,那麼對方就顯然沒有資格身為
自己的伴侶。我們應該再接著指出:能夠成為別人生悶氣的對象其實是一大榮幸,因為這
表示那個人對我們懷有足夠的敬重與信任,所以才會認為我們應該知道那個人沒有說出口
的傷心處何在。這是愛情帶給我們的贈禮當中較為古怪的一件。」
某個程度上,生悶氣跟需要被哄這件事有點雷同。很有趣吧?
好吧,可能只有我這麼覺得。
我在想,說到底,哄是什麼呢?
對我而言,就只是希望能被對方理解之餘,能安撫我的情緒,
畢竟她是我心裡上最靠近的人,我待在她身邊是安心的、安全的。
這是一種期待,一種建立在親密關係上才會有的期待。
這也可能是一種信任,信任對方能在自己最像瘋子也可能是最赤裸的時候,
依然擁抱自己。
這些都是心意,是內心的感受。但哄這個行為表現於外,是一種能力。
能不能在對方哼了一聲時察覺到對方的情緒,
能不能在對方說了是喔好吧隨便啦的時候知道是時候軟化,
能不能在對方開始講話沒有邏輯的時候,停止辯論型的對談,以肢體的碰觸取代。
能不能在對方開始發火的時候,給予空間,並等待。
能不能在對方無法停止哭泣時,先放下自己的焦慮,溫柔擁抱。
可是啊可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需要的「哄」,也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就只是需要好好把事情釐清。
有的人想要對方不論如何先道歉。
有的人希望能在爭執賭氣時,對方能逗自己開心。
有的人需要在難過後,獨自一人窩在房裡。
有的人需要對方能抱抱自己,什麼也不用說。
這些都是在平時就要溝通的,而不是在吵架時丟出一句「你到底還要我怎樣?」
別傻了,情緒的當下,能有什麼中聽的答案呢?
當然,同時也需要劃下底線,
我可以先低頭,但是妳絕對不能罵髒話;
我可以放下面子逗妳笑,但請妳不要為難我要給我台階下。
而要能達到以上的溝通,最大最大的前提,是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在生氣、難過或焦慮時,需要怎麼樣的安撫。
艾倫‧狄波頓說的那席話,只不過是讓常常「被」生悶氣的人有心理上的理解,
而不是不溝通的藉口。若總是覺得伴侶「應該」了解自己,真的會很辛苦。
了解自己,是自己的責任。
所以K大的大哉問,什麼行為才叫「哄」,我想只有妳的伴侶才知道哦。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希望另一半快樂,希望自己能帶給對方幸福,這些都是心意;
但很多時候,那些力不從心的感覺,或許就是來自於心意與能力有所落差的時候。
能在茫茫人海中,碰到一個愛護自己的人已經很不容易,心意是無法強求的,
但是能力是兩個人可以一起努力的。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