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lnoeht (天觀)
2019-03-21 18:09:04感觸很深,同時可以理解原po的無奈,
補充些看法,也算是告解。
想起N年前某位前任。
交往初時如同一般情侶,極為美好,
但不久後,感覺到他的笑容越來越少,
我本身也有些說不上來的異樣感,
隱約知道我有些來自過去的習性必須改變。
幾天後,他發現自己屬於逃避(疏離)依戀人格,
也因此我發現我也點了焦慮技能樹。
一切由此而起。
----------
這裡稍微回應原文。
逃避焦慮這些分類也許並無絕對,
而是在某個時間點各項因素作用下導致。
我更早之前交往的對象,有安全有焦慮,
在那好些年中,我並無明顯的焦慮特質。
而我這位前任和他的前任如何我不清楚,
但總之我們遇上了,
是因為他逃避我焦慮,或是我焦慮他逃避,
雞生蛋蛋生雞不是重點,
甚至分類也只是了解問題,
最終我們還是得找出緣由。
當然有些人說,去找安全型就好,不要互相抱怨拖累。
如果感情要列下各種完美條件,我想會是空集合,
何況一有衝突就放棄尋找下一位,
好不容易找到安全型,
就沒有依附理論以外的問題嗎?
都沒有衝突了,我們又會愛上這個人嗎?
撇開依附理論,簡單說來,
兩個人在一起,誰不需要經過磨合?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環境都會影響思維性格,
但這是可以扭轉的,也不是依附理論能闡述完全,
端看發生衝突之後,雙方有沒有共識面對。
----------
這個問題上,諮商是很好的方式。
只是過程很艱辛,在根本問題解決之前,
可能又會產生新的衝擊,
非常依賴雙方對彼此的體諒包容程度。
話說回來,諮商是為了解決雙方的問題,
如果無法互相支持,那又何必白費力氣?
----------
逃避和焦慮兩種人格很極端,
焦慮方的亟需溝通解決心情,
正好是逃避方的壓力來源,
於是雙方上演了老鼠滾輪的戲碼,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誰先開始誰先停下。
責怪對方或是放棄感情很容易,
但身為想要維繫感情的人而言,
我們需要做的是先停下這個迴圈,
讓自己成為安全型。
我們很難改變對方,
甚至我們本身也是問題原因,
唯有一方停下、改變,
才可能讓這個滾輪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