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小提醒:若您不善閱讀長文,本篇並不以您為目標受眾,建議默默滑走,人要學習藏拙。
簡單再復述幾個回應:因為愚突然發現無論徵友或自介都幾乎不會列出收入作為參考,所以寫出來分享。像Grayi(原文下27樓)回應也覺得有意思,這樣我就開心了。更棒的是得到dierguarder提供觀點補足我原本的盲點:除了同性戀本就是少數族群(全人口11%?),考量進高收入職別的男女組成比例,再加權男女薪資水準差距,母體數相較普通婚活男女真的少很多,這大概才是沒那麼多餘裕好選擇的主因。通篇類似普遍性的文化研究,毫無涉及敝人本身徵求或應徵意圖。既不是來炫耀收入徵友,也不是拐彎抹角求包養,更不是提倡門當戶對收費平台,這樣中立立場應該렊覥鉭蟮馫z性討論不歪樓了吧。
還是要強調我討論的整體ptt用戶隨著年歲累積,除了單純談戀愛,是否也有考量進現實生活面的規劃。我小時候也是除了那種「我不想努力了」純戲謔的玩笑話,從沒想望過另一半的社經地位或經濟能力該是怎樣才好,只想找個人好好愛而已。當戀愛履歷空白時,多數人都正向表列,喜歡的特點列得洋洋灑灑;每一次失戀/分手/告別,都讓人更認識自己的能耐,標記下難以忍受/不願再受的負面特徵。例如被婆家欺負過而想找孤兒吧不是啦例如遠距離戀愛無法適應而只徵求同一選區的。所以每個人的列表都隨著獨特的人生際遇滾動修正著,產生各種特殊指標組合:有人要對
八字/星座/紫微,有人要審年齡/身高/體重。也沒有人去規勸徵求者別太侷限這些,不然一堆排斥tomboy的豈不都該被勸說皮相如字面膚淺,女孩兒的善解人意、溫香暖玉又怎是T/P分類所能定義巴拉巴拉(話說長髮T、娘T什麼的,也是個好廣的光譜可細探
)。以徵求者來看,期望值可能不是決定性條件,但總是個客觀定量的參考值,就像BMI一樣。這裡我其實本來沒有想要指涉到後話,那些金錢觀、價值觀、存多花多什麼的,用BMI譬喻就像是沒有要拿林書豪比連勝文、不打算分析整張InBody。如果整個拉版幾乎都沒人要求過BMI,你就會覺得奇怪了吧。話說回來,chayanne回文與其下討論串開啟的收支平衡新討論主題也很精彩,像是賺多花多美其名為生活品質。另外如果不考慮後代,財務配置就會與普通夫妻有很大的差異。
「國立大學學士畢業、運輸業、年收60~80W」vs 「喜歡吃美食、爬山旅遊、看傳記電影」資訊量差異大概是這種感覺吧?(真的不是我,只是瞎湊舉例)總之,至少下次又有人提了學經歷收入條件(原文下回文表示並不是從未發生),目前氛圍是要尊重/包容,在成交量如此有限的市場,就別噓人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