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求子路遙遙 人工生殖法可能修法、開放代孕嗎?
2021/02/26 · 作者 / 鄧桂芬 ·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曾有因子宮癌切除子宮的女性跪在不孕症名醫李茂盛的面前,一邊流著淚問道:「為什麼
科技這麼進步,我又有卵子,卻不能在台灣生自己的孩子呢?」
其實,不只是無子宮或因病不適合懷孕的女性,有不能在台灣求子的痛苦。近日引發爭議
的跨性別網紅「罔腰」自稱懷孕,也同時凸顯同性伴侶想籌組擁有「自己」孩子的渴望。
雖然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受限於現行人工生殖法的規範,想籌組
家庭的同性伴侶必需靠收養子女才能圓夢。而這套2007年制定的人工生殖法規範,必須具
備「異性夫妻」且「妻能以其子宮孕育生產胎兒者」條件,才能尋求人工生殖技術。
不孕夫妻及同性伴侶出國找代孕 代價也高昂
這不只讓同性伴侶無法求子,更是剝奪了無子宮或因病不適合懷孕的女性想當媽媽的夢,
也使得不少夫妻或同性伴侶必須選擇「傷財」一途,遠渡重洋,飛到開放代理孕母的國家
,花四、五百萬元才可能尋求到一線「生機」。(推薦閱讀:無子宮的烙印──還要讓多
少「小嫻」們被剝奪生育的權利)
籌不出高額費用者,很可能尋求烏克蘭或柬埔寨等技術水準和費用較低的國家。但不孕症
名醫、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指出,若無成熟的技術和規範,要當心精子和卵子的品管問題
,「恐會讓胎兒陷入愛滋病、梅毒、或肝炎病毒的傳染風險。」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國的人工生殖法仍未修正?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解釋
,過去認為代孕會衍生許多爭議,包括親權歸屬、探視權、隱私權、代孕者的身體自主權
等,都必須要有更周全的研議。
(不少不孕夫妻或同性伴侶求子,必須,遠渡重洋,飛到開放代理孕母的國家,花四、五
百萬元才可能尋求到一線「生機」。圖片來源 / 茂盛醫院提供)
無子宮女子跪醫面前 泣訴無法懷孕之苦
他們的求子之路如何艱辛?李茂盛看得最明白。就曾有因子宮癌切除子宮的女性跪在他的
面前,一邊流著淚問道:「為什麼科技這麼進步,我又有卵子,卻不能在台灣生自己的孩
子呢?」令醫護也不忍鼻酸。
李茂盛說,不能懷孕如同原罪般,困擾著無子宮或不適合懷孕的女性。就曾有女性因為婆
家無法接受她不能懷孕,被迫和生為獨子的丈夫離婚,原本應該美好的婚姻家庭因此破碎
。
類似的家庭破碎故事,李茂盛看得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他20年來持續支持開放代理孕母
。
李茂盛強調,台灣具備優秀成熟的生殖技術,只要參考進步國家開放代理孕母的嚴謹程序
制定規範,例如美國或澳洲,就有機會避免民團擔憂發生的「出借子宮賺錢」等道德問題
。國人也不必再為了求子,勞心又破財,也能保障台灣之子的健康。
雖然國際上討論子宮移植會不會是無子宮者的求子解方,但接受移植器官者必須長期服用
抗排斥藥物,也有器官捐贈來源問題,我國尚未核准與開放。「所以說,最好的解決辦法
還是找代理孕母,」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補充道。
(不孕症名醫、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20多年來支持國內開放代理孕母。圖片來源 / 茂盛
醫院提供)
同性伴侶求子 男女有別、花費也不同
另一方面,同性伴侶面對的求子狀況又不太相同,且男女有別。李俊逸解釋,懷孕的基本
三要件為具備精子、卵子、和子宮,女同性伴侶只要借精就能圓夢,但男同性伴侶除了要
借卵,也得要借子宮。
話雖如此,女同性伴侶礙於人工生殖法的一夫一妻制,依然無法接受人工生殖,因此常用
三種方法讓自己懷孕。
第一種是從網路上找願意捐精的男性,再擇排卵期間,透過空針管取精並打入陰道,想辦
法讓自己懷孕,全程「DIY」。第二種是找醫師打排卵針,同時找願意直接行房的男性捐
精。
第三種則是凍卵,再運送冷凍卵子到國外生殖中心,買精並受精,最後女同性伴侶再擇一
人到國外接受胚胎植入手術。只要該國家可合法買賣精子或卵子,多半有國際快遞公司來
收件,運送凍卵到海外一趟大約要價10多萬元。
「第一種方法,我們醫師最不樂見!」李俊逸說,男性精子若未經過洗滌與挑選,不只影
響胚胎健康,母體也有傳染疾病的風險。第二種方法,醫師無法干涉。第三種方法雖然比
較耗費時間和金錢,相對有保障。
但是,男同性伴侶可就辛苦了。李俊逸說,男同性伴侶除了要到國外買卵子之外,另外要
找代理孕母植入胚胎,動輒就是數百萬元的花費。(推薦閱讀:走過父母兄離世悲痛 52
歲同志主播當新手爸)
此外,有極少數俗稱「陰陽人」的雙性人,雖然同時擁有男女性徵,但即便透過自體子宮
懷孕,卻可能出現胚胎缺陷。李俊逸解釋,因雙性人即便擁有子宮,卻可能因染色體缺陷
而發育不良,胚胎不一定健康。
2020年,台灣出生率首度低於死亡率,出現「生不如死」的警訊,但在少子化時代,仍有
一群殷殷期盼生育養育的不孕夫妻及同性伴侶,能籌組美滿家庭或維繫婚姻。人工生殖法
的修訂進度關乎著代孕的開放與否,也意味著開啟另一種不同的生育局面。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