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llenSue (也許頹廢也是另一種美。)
2013-03-19 11:08:19■王岫 中華日報副刊 101.3.4
初春,到國家圖書館去看意大利室內與建築物攝影家 Massimo Listri的「世界圖書
館攝影展」。
Massimo Listri不愧是被譽為「不僅拍攝美麗的事物,同時也是創造美麗事物」的藝
術攝影家,二十二幅歐美具有悠久歷史的教會、公共及學院圖書館,不僅呈現典雅又金碧
輝煌的建築之美,裡面滿牆滿壁的典籍文獻,更把「古人日已遠,青史字不泯」的傳承人
類文明之圖書館精神表現出來了。
看到這些圖書館建築,誰能否認曾擔任過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長的作家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所說的:「我心裡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呢!圖書館的美麗、靜穆和知識的莊嚴,真是讓你猶如置身於天堂,不是嗎?
身為圖書館員,退休後,我還是經常回到圖書館看點書,找點資料。我發現,國家圖
書館真的越來越像天堂了,因為這幾年來,由於電腦網路的發達和興盛,讀者進圖書館的
似乎越來越少了,我去的二樓參考室或三樓期刊室,讀者都稀稀落落的,不僅有安靜的氣
氛,調借書刊和利用電腦或影印機,都輕鬆、愉快多了,那像我還在上班的二十多年歲月
,國圖讀者眾多,大學期中、期末考的尖峰時刻,更像菜市場一樣擁擠,連樓梯間或地板
上都坐滿看書、找資料的學生;彼時彼刻,不僅圖書館空氣不良、圖書館服務品質受到影
響,我們擔任參考服務的館員也累得半死。那時,每當夜晚九時閉館,看到書桌典籍凌亂
,拖著疲憊的身體要下班時,真想不通圖書館為何有天堂的模樣呢!
電腦網路改變了情況。許多讀者彈指間就可從電腦查得、下載、列印許多所需的資料
,他們漸漸少進圖書館了。國圖最近幾年,讀者以每年3萬人次的下降率在減少,不能將圖
書外借回家的國家圖書館文獻典藏之任務和角色地位,使國圖比一般公共圖書館,更顯得
讀者利用之減少;書不能借回家,我去圖書館做甚麼呢?要查資料,我利用電腦網路查詢
就好了。國圖近年來為吸引人潮,辦理各種閱讀、展覽、演講活動,甚至於降低讀者年齡
,連高中生也可進館了,甚至於週六也延長時間到晚上九點才閉館了,真是用心良苦。但
閱讀、展覽、演講活動,終究是吸引一些過客性的民眾,長久型利用圖書館的讀者,還是
沒有回來。
其實悠遊於典籍文獻間的讀者,反而認為目前這種人數不太多的閱讀環境,是舒適的
、有品質的圖書館,天堂的氛圍就是這樣呈現出來的。這些讀者,是天生或真正的愛書人
,不須催促、不須活動引誘,他們就會進入圖書館,有如英國作家帕森斯(Tony Parsons
所說的:「圖書館只是一個房間,卻能擁有寬廣的全世界」(A library is the whole
wide world in just one room),他們知道圖書館有世界眾多作家朋友的靈魂,可以透
過書籍與其交談,或增進其見聞;這些作家朋友,雖然看不見,可是卻環繞在圖書館四週
,透過書籍,悄悄傳遞給你知識。圖書館之寧靜,反而便於其和作家朋友的交談,菜市場
似的圖書館,反而吵擾到他們了。
但因為圖書館經費經常受到國家財政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誰知道甚麼時候會受到刪
減呢!我最近看到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因為2012 年經費被市政府刪減6百70萬美元,
不得不解雇176名圖書館員工,同時,全市75個分館,減少開放時間,星期一全部不開放
,連同原來的星期日閉館,一週開放時間只剩四十小時。
這是圖書館首長們的兩難吧!既要圖書館有一些人氣,又要圖書館像天堂的氛圍。但
我想,培養會常進圖書館悠遊閱讀的人,或許比辦活動更能確保圖書館的基本人口吧!
想來,我們還是幸福的,圖書館不僅有經費辦理各項活動,還能延長週六晚上的開放
時間,一週開放時間達八十小時呢。
或許圖書館也猶如少子化的教育一樣,少子固然可形成小班制,讓教育品質提高,猶
如天堂似的圖書館,有較高品質的閱讀環境。但少子化也容易造成教育體制的崩解,圖書
館如果利用人數過少,也最容易在經濟不景氣時,首先遭到政府裁減人力和經費,如何拿
捏,還真是圖書館首長的難題呢!
但不管如何,會常進圖書館悠遊閱讀的讀者,可能是從小就需培養的,他們是真正塑
造圖書館成為天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