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Boven「只租不賣」 雜誌圖書館品味閱讀

作者: pili (霹靂天命之仙魔鏖鋒)   2015-09-09 20:37:36
http://goo.gl/FlHcBa
Boven「只租不賣」 雜誌圖書館品味閱讀
聯合新聞網 2015-09-08 15:32:44
「我希望讀者記得,閱讀文字的那一刻,落在紙上的光影、紙頁散發的香味以及耳畔的音
樂……這是滑手機、讀電子書所無法感受到的,閱讀的美好。」
憑著對紙本閱讀的信仰,周筵川1月創辦了台灣首間以雜誌為主題的圖書館:Boven雜誌圖
書館。「圖書館」目前收藏3千種、1萬5千本雜誌,沒有一本是電子版。
周筵川遞上名片,頭銜簡單寫上「讀書人」三個字。這三個字既簡單又複雜,在這個時代
,要做個單純的讀書人多麼不容易。
多元化吸客 讀書人反被趕跑
「現代的圖書館,為了吸引使用者,增加了好多功能:上網、喝咖啡、24小時不打烊……
結果吸引來的都不是想好好讀書的人,讀書人都被趕跑了。」周筵川說。
花5年籌備 堅持單純的閱讀
為了堅持閱讀的單純,周筵川花了5年時間籌備,成立「只租不賣」的Boven;為了和功能
複雜、「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現代圖書館一別苗頭,周筵川將返回閱讀本質的Boven取名
「雜誌圖書館」。
Boven是荷蘭文「上樓」之意。周筵川10年前在士林開了間綜合咖啡館、酒吧、服飾店和
書店的四層樓複合式商場,為了鼓勵客人上樓,取名Boven。10年後重開Boven,只留下純
粹的閱讀功能。
脫鞋像儀式 卸下全身的戒備
走進位於地下一樓的「雜誌圖書館」前,你得先脫鞋。周筵川說,這是一種儀式。就像日
本武士進茶屋前必須卸下武器,進入Boven前,你必須卸下全身的裝備與戒備,全心進入
書的聖殿。而當換上店家為你準備的輕軟拖鞋,你就像回到了溫暖舒適的家。
Boven雖命名為「圖書館」,但這裡就像你的客廳與書房。主閱讀區擺滿各式各樣、尺寸
造型不一的椅子,共通點是坐上去舒服;個人閱讀區還有書桌。這些桌椅由家具店提供、
不時更換,喜歡的讀者可以買走,而老顧客永遠有新的閱讀位置嘗新。
只收20客人 給讀者選位自由
店內閱讀椅30個,但周筵川堅持,店內人數達20名後不再收客。「我們希望讓讀者有選擇
不同位置的自由,不要因客滿只能被迫選擇座椅。」乍聽有點「傻」的經營哲學,蘊含中
國哲學的留白意境。
店內永遠飄著淡淡的音樂,不是喧賓奪主的搖滾樂,而是沉靜從容的古典、爵士或香頌,
陪著讀者緩緩沉入書本的世界。
十多年前收掉的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1990年代是文青心中的聖地。淘兒不僅賣
唱片,還蒐羅各種類型的外國期刊雜誌,是解嚴後的台灣青年吸收美學品味與國際觀的搖
籃。周筵川在淘兒音樂城工作多年,他在那裏學到,「音樂和書籍,是閱讀最好的朋友」

溫度與觸感 閱讀最美的部分
生於1970年代,周筵川念高職美工科時,數位繪圖尚未流行,學生以紙筆進行設計,一筆
筆在紙上留下痕跡。身為手寫的最後一代,他深深眷戀紙本的溫度與觸感。他指出,用手
機、平板閱讀,不但無法感受到文字的溫度與觸感,也無法將閱讀時身邊灑落的陽光、音
樂、或一起共讀的朋友,貯藏在記憶深處,「這些都是閱讀最美好的部分」。
雜誌沒被弄亂=讀者沒被吸引
Boven雜誌圖書館目前收藏了3千種、1萬5千本雜誌,每月還有3百本新刊入庫。它不僅是
台灣唯一一間以雜誌為主題的書店,雜誌藏量也不輸給一般圖書館。
一般人認為雜誌以資訊、新聞性為主,收藏價值不如書籍。但Boven創辦人周筵川認為,
國外許多雜誌的深度、廣度與品質,都不輸給書籍。Boven收藏的雜誌,9成9都是國外雜
誌,日本與歐美比例約6成4,僅有少數的中文雜誌,包括台灣與中國大陸雜誌。
這些雜誌以生活、設計類為主,依主題分類排列,包括建築、室內設計、平面設計、藝術
、攝影、音樂、電影、美食、旅遊與寵物等。周筵川表示,Boven雜誌的選擇是為了開闊
讀者視野、提升生活美學品味。這些設計類雜誌光是圖片、版面編排便令人震撼,打破語
言國界。
以《BERLIN QUARTERLY》為例,這本德國文化季刊每期介紹一座城市,包括國人相當陌生
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卻從藝術、文學、戲劇、電影角度出發,而不只是從血拚的觀光角
度。
攝影雜誌《Mother》則展現電子書無法企及的印刷美感,打開本期的黑色燙銀紙張,燈光
下展現如黑夜繁星般的閃爍光影,美得令人難忘。
在Boven,連雜誌的陳列也是一種美學。周筵川曾在進口雜誌書店「雜誌瘋」工作,認為
雜誌陳列的美感要求不輸給商店櫥窗,「如果今天這一區的雜誌沒被弄亂,表示你的排列
美感不足、無法吸引讀者」。Boven為讀者貼心設計大型布製書籃,讀者挑選想閱讀的雜
誌置於書籃,還書時只要將書籃歸還店員,店員便會幫書歸位。
只租不賣…分享雜誌知識力
近年「分享經濟」全球發燒。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周筵川認為,「只租不賣」的Boven
,也是一種「知識分享經濟」,「我們集合眾人的金錢,一起分享雜誌的知識力。」
網路上出現大量免費的電子雜誌,還有許多電子平台推「雜誌讀到飽」。但周筵川認為「
知識有價」,使用者必須付費,才能推動更多品質精良的雜誌誕生。
然而高品質的設計類雜誌索價不菲,一般人無法獨立負擔,但只要集合眾人資源便可合力
購買、一起分享。這個「分享知識」的靈感,讓周筵川決定成立Boven。
Boven分為個人會員和企業會員。個人會員分為單日、全年,繳一定金額便可進館閱讀,
但只限館中閱讀。企業會員則可將雜誌借出館外,每次限借一定數量的雜誌,但可不斷換
書。周筵川表示,許多與設計有關的行業,包括建築事務所、設計工作室、髮廊成為
Boven會員,讓建築師、設計師有機會閱讀大量國外設計雜誌,培養眼界與眼光。
會員付出的租金,則成為Boven繼續購買雜誌的資源。周筵川說,網路時代,許多人不看
好強調紙本、使用者付費的Boven,沒想到Boven異軍突起,最近正準備擴大店面。
Boven才成立半年多,已成為代表台灣閱讀勢力的新品牌,受邀到澳門舉辦書展。周筵川
說,未來希望累積更多會員的資源,不僅讓Boven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雜誌圖書館」,還
能在台灣各個街角遍地開花,「每個人都可以在巷口找到一家Boven,讓它成為自己的書
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