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水期的十一月中有位女士曾上版求助過
但那時候沒有權限參與回應
所以先留文字記錄等首PO
我個人在小學工作時會檢閱大量資料
偶時家長欄會看到一些罕見的姓 (易姓、孔姓.....等
但往下看到學生欄的名字是陳林吳黃開頭就覺得很怪異
最近新聞又爆某已婚日本男歌手挖出來戶籍上已改從妻姓(雖然覺得記者管這個很無聊
男歌手原本的姓是比妻姓少見的
但新聞稿寫到的是娘家這邊以"女兒是獨生女""女兒須栽培"等等理由做此要求就......
我對姓的感觸很多大概因為我的家庭背景
父方這邊外曾祖父為了獨生女(我祖母)招贅結果招到爛男人
母方這邊外婆因生了八仙女被妯娌婆家欺負(套板友的話,丈夫硬不起來
因此我的童年一直都在追求子嗣香火一場空的感觸中成長
套版上某位英知講過的
從"百家姓"可見中國漢姓的發展有賜與、避亂等等各種複雜原因
常常一整個宗族或部落從異姓直接改成同一個姓
漢姓不是單純從上傳到下,也不完全真的能代表自己與祖先的淵源關係
但這一代的華人或亞洲人總有種對姓分割不開的奇怪情節
守舊的婆家總認為小孩一定要無條件跟自己姓
要問到為什麼卻又沒有一個大眾聽得進去的理由
也因為文化淵源,漢姓的人口重覆率高,其他國家的姓則顯得比較多元
美國前十大姓佔總人口不到5%
但漢族前十大姓就佔將近人口的35%
說歐美婦女比較先進嫁人還不是從丈夫姓?錯,她們的家族結構和漢族不同
當你在國外生活一陣子遇到一個沒看過的姓,那個姓搞不好就只有他們家獨有
十一月那篇的女士的訴求是想親身實踐女權
有版友鞭怎麼不自己先從母姓做榜樣,因為到頭來小孩從的是外公姓
而也有另一派說父母姓平權這一代做起即可不要追究挑毛病
有人提到獨生子女的理論,如果妻子是獨生女就有理由傳承姓氏
雖然在古代貴族世家之間有類似規矩 (某兄弟么子入贅給某貴族獨生女)
但以百家姓角度來看不能說很合理
"獨生"是單一戶口事實,和"人口統計"是無關的,妳是"林家"獨生女不代表姓林的少
就算布農族伊斯卡卡夫特家生十兄弟,老么與王氏獨生女結婚時孫子從母性依然很怪異
同時這和性別無關,換作王氏獨生子也沒資格對女方做同樣的要求
有人又提到"貴族"或"家產",說是哪邊家世顯赫來決定小孩姓哪邊
中國有句諺語是"肥水不落外人田"
"A氏企業"的老闆不接受B姓孫子繼承自己胼手打造的江山
甚至對部分守舊大家族而言異姓的婚生子和其他私生子的地位沒有兩樣
但這有種拿金錢買斷繼承姓氏權力的感覺
(如夫婦一個家務一個上班,上班那個要小孩從他姓)
兩個家族的結合超乎於金錢之上互相尊重
當心態上不對等時就已經不能構成順利的婚姻
不過另一種意義上的"貴族"也可能是指歷史淵源
如果某人為該姓宗族嫡長子或祖先是課本上的名人
(大姓的如李鴻章、林徽音),這些算是站得住腳
但在戶政系統發達、溯源便利之今日,這類觀念也許也會淡化
如Zoe MacLellan的子女透過資料證明自己有蔣氏血統,也有資格自稱蔣家第五代
一個常見的傳統迷思是"從母姓"和"招贅"
現代台灣小孩從母姓是否等於父親入贅呢?不,因為父親沒改名,就如女性未從夫姓一般
單就婚姻來說,華人以往對招贅或出嫁的定義就是變成別人家的一份子
但如前面所述,由於現代婚姻是兩個家族的平等結合
夫婦只有"結婚"沒有"入嫁""入贅",兩人自己的社會與家庭地位要靠自己爭取
小孩的人生也是他自己的,他姓什麼不影響父母的身價
不會改變他在家族的地位,下及孫子也是
常說公婆不疼從母姓的孩子,那也沒意義,因為即使照傳統來他們照樣不疼女兒的外孫
"香火"問題則是隨著兩性平等、家庭結構變化、生育減少等因素而消失
二十一世紀裡嫁出去的女兒或從母姓的兒子都可以上香(常覺得迪士尼花木蘭結局是最佳典範
父姓嫡子也可以選擇不回老家,這是心的問題而不是看姓或輩分
我個人是支持姓氏多元(拉近各姓氏人口數),對文化傳承與溯源都有一定幫助
在不需過度吹毛求疵之下,依照人口統計姓氏排名來看
夫婦兩邊的姓如果都在前五十名且差距不到十五間,不需要為了爭子女姓面紅耳赤
而差距二十名以上約是一般人能感覺到需求差別的程度
排名以中國為準(有全球更好),有些漢姓在台灣發展蓬勃但在全球實為少數(如賴姓、莊姓
以這個前提,若十一月那位女士本身的姓是比伴侶的姓普遍的話
我"不主動"支持女性要求小孩從母姓
(至於其他意見裡的雙姓或手足異姓就不在這裡討論範圍)
我也不支持跨國婚姻裡的配偶與子女要"入境隨俗"從漢姓
(但我不知道詳細法律規定,問CCR版?)
上面有提到漢姓普遍重複性高於別的族群
故除非是稀少漢姓配大宗外姓,理論上漢姓一般是吃虧的
而前面也有提到原住民姓
只是不少人改回原姓是為補助,心態上想為多元文化盡一份力的人多不多呢?
最後也有板友說過
姓不代表個人價值,一個人姓什麼都可以,作人實在與親子教育最重要
理論規理論,如果夫婦雙方私下協議好家族這一代或下一代姓什麼
外人沒權力置喙,法律也不能逼他們改
就像上述家長學生一樣,不管順從傳統、追求平等或創新都是他們的權利
有時也是不得已的情況 (如常見離婚,太太被家暴不想讓小孩從對方姓
但以當下來看,台灣人或華人對姓的認知感覺在這一代還是不夠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