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打的,排版不佳請見諒)
只是閒聊,我想分享前天看鄧惠文醫生書的一點小心得,它讓我解了幾個心裡的結
上次在板上跟大家討論初二回娘家的問題後,雖無結論,但讓我想了很久,也發現自己原來累積那麼多不滿的情緒。本來今年想有骨氣的拒絕回婆婆的娘家,但因為老公工作的關係,我後來還是放棄初二回自己娘家了,娘家爸媽叫我別管這些傳統,他們不介意
但我心裡還是説不上來的悶,糾結在爲何整個過年我都要配合婆家,爲何老公都不需爲我娘家付出一點,真不公平…所以我自己設想了要在過年前回娘家一趟,結果被我爸媽拒絕,説他們沒時間招待我,也不要我破費,總之就是叫我乖乖待婆家就好。有這麼明理的爸媽,應該要感恩,可是我莫名的覺得更悶。
那天看鄧醫生的書,有句話點破我的困局:婚姻中不能談公平,要談合作。忽然豁然開朗。
對阿,今天婆家有過年的傳統任務,老公過年有值班的任務,而娘家很幸運的沒派任務來,我是跟老公一起合作完成這整個過年的任務,我們是同個團隊,何必去給自己找工作爲求形式上的公平呢?過完年有得是機會回娘家呀,可以專心完成婆家的過年任務,不用趕來趕去,也沒啥不好的。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我爲何想回娘家,因為我想回去「當女兒」。我不想一直當媳婦,好累。鄧醫生的書上另一處文字也讓我受益良多:
台灣傳統家庭的婆媳關係比較像師徒關係,大家會不由自主的進入這個角色模式中,婆婆一定要教媳婦,媳婦一定要好好學,弄得雙方壓力都很大。(照印象打的,不是原文,只是大意)
我覺得這話真的是講到我心裡了。我爸媽其實一天到晚忙著自己的事,不要我回去,是因為他們此刻並不想當「爸媽」。而我壓力大,是因爲跟婆婆一直定位在這種角色裡的關係。
這幾天當婆婆又在無理碎念時,我試著從「徒弟」的角色裡跳出來,很平靜的安撫她説「媽妳不要擔心,不要緊張,我會弄好的,沒事的」我把自己試著丟進「女兒」的角色去對待婆婆。
結果效果出奇的好,化解了好多次吵架危機。其實婆婆的舉動大致都一樣,但我因為她的碎念而爆氣的頻率降低不少,而且還敢跟她開玩笑(這幾天她甚至跟我開起玩笑了)。我現在知道,如果婆婆的碎念無理,那只是一位因焦慮而沒教得很好的「前輩」而已。
我想,如果能跟她説:「媽妳辛苦了,不要擔心,妳教得很好,我學到很多,給我點時間慢慢來,我會好好的,不要緊張喔。」幫助長輩從「師父」的緊張角色出來,也許我們就能找到一個新的角色平衡點,大家都能放輕鬆作家人,甚至是朋友,而不是總在莫名的角色跟傳統裡身不由己。
以上,一點小反省,跟大家分享。祝大家新年闔家平安,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