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如果有人說我像我媽,
無論是長相還是個性,我一定會懷疑的說:「有嗎?」
而第一次見識到家庭的潛移默化,是婚後我父母來拜訪新家。
閒聊中媽媽看著廚房內的各式鍋具,
很輕易的就辨別出哪一個原本是我的,
而哪一個原本屬於我先生。
「你怎麼猜得這麼準!」
「外面乾淨的是你的,外面都是油漬的是你先生的。」
之後婆婆來跟我們住半年,我才知道他們家的習慣是不洗外鍋。
鍋子晾乾後直接擺在灶台上,煮菜時爆出來的油便會濺到旁邊沒在使用的鍋上。
而先生出國後也像我一樣,默默承襲著家裡的做事方式。
另一例是婆婆沒有用碗籃的習慣,
她通常用抹布把剛洗完的碗擦乾後,就收回櫃子裡去。
那時我才恍然大悟:
為什麼婚前到先生租屋處,他的碗籃有座比薩斜塔。
(對他來說那是收納碗的地方,不是晾的地方。)
再來是處理家務,小孩出生後我的口頭禪變成了:
「能馬上做的就馬上處理掉,不要等一下。」
「擦地的話,順便把桌角、櫃子下緣,還有立燈、電扇的底座擦一擦。」
「為什麼你不能自動一點呢?老是要人叫,不叫就不做。」
「家裡有那麼多事,我還要工作耶!什麼事都要我惦記著,要是我忘了就沒人做。」
有時候脫口而出的那一瞬間,自己都會覺得:「天阿,我怎麼那麼像我媽!」
記得小時候擦地時,媽媽也是唸一堆「順便…順便…」
但當時趕著交差了事去打電動,小聲的偷偷回了句:「一點都不順。」
自動、還有叫人這點,也是我以前很不屑的,
總覺得「你叫了我就做事」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生氣?
等到自己結婚生子了,才知道媽媽發怒的點。
可能是兩家的爸爸都比較少跟小孩相處,
先生跟我都受自己媽媽的影響多點。
譬如說先生的慢郎中,和我的急驚風個性。
有次拆信發現一張小孩的診所帳單,但先生正在廁所,我就手刀在網上付了。
先生出來後埋怨:「你就不能等個兩三分鐘,先讓我過目一下?」(答曰:不能。)
有趣的是兩家父母都是慢郎中+急驚風的組合,只是性別顛倒。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本來不覺得自己和父母相似,甚至不認同他們的某些觀念、做事方法。
但婚後和另一半在生活細節的磨合中,
發現自己和父母驚人的相似處,與原生家庭無遠弗屆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