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在本版潛水了四年多了吧!看到這個討論串,忍不住浮上來,
第一次發文,請多多包涵! (文超長唷)
我目前任職於長照機構,學生時期實習也曾接觸過身心障礙/老人社區式服務(日托站,居家服務),
從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長者一路服務到臥床插三管,關節都攣縮身體像顆球似的老人.
噢!還有因為失智或外傷而影響精神狀況,講話猛跳針,整天懷疑有人偷他東西的老人家.
老實說,這領域工作不輕鬆,有幾次我也想放棄改走早療,
至少小朋友很可愛,而且可以看到服務對象的進步與未來的可能性,
而不是耗費了所有努力只能勉強延緩老人家的退化速度,很難有什麼進步.
但我一直覺得這工作還是很有意義,
請外籍看護在家/日托/居服/喘息服務會有各自適合服務的對象,
即使社區式服務制度再完善,安養護機構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與優點.
當上述的這些社區式服務都無法滿足這個家(不只是這個老人的需求,還包涵了主要照顧者的需求)
機構式服務避免了家庭解組的悲劇,讓這家裡的成員們,尤其是原本擔任照顧者角色的人,
有機會解脫出來過不一樣的人生.
之前我們機構裡一位失智爺爺的女兒和我說了一段話,讓我更加堅持要走這條路!
她說她之前也是被傳統孝道及對安養護機構的刻板印象所影響,
就請了外籍看護在家裡照顧老父親,可是失智的人比臥床的還難照顧,
除了要把屎把尿之外,他尚有行動能力會遊走,你會擔心他跌倒,或是不小心走失了,
他會日夜顛倒,三更半夜跟你吵怎麼中餐還不端上來是想餓死他嗎?!
他可能會有妄想,所有事情都能讓他聯想到有人要害他.
女兒工作一天回來後還要去協調這些紛爭,老爹拼命告狀,看護又累又委屈,
整個家烏煙瘴氣,她非常難過,一直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努力扮演個好女兒,
可是每個人都怪她,每個人都要崩潰了,
她甚至想著乾脆哪天開車帶著老爹一起撞下去就算了.
最後她女兒嘗試讓老爹住看看機構.
沒想到,爺爺比住家裡還開心快樂,
因為有很多工作人員可以和他互動,而不是單一看護和他大眼瞪小眼,
偶爾發作歡起來不爽某位照服員,沒關係其他工作人員馬上過去轉移注意力,
他很快就忘記剛才的不愉快,又是一個新的開始XD
當他每隔三分鐘就重複講同樣事情,搞得大家耐性快磨光了,嘿嘿我們換班了!
休息之後,我們又充滿精神與活力面對每個長輩.
在家裡,通常就某位照顧者(大多是女性)一人去負擔所有照顧工作,
沒有人能夠輪班換手,生理疲勞與心理壓力持續累積,
沒有人能夠和她分工合作,所以她要為這個服務對象煮飯,餵飯,沐浴,打掃環境,
伴醫,聊天關懷,當出氣筒,還要想著如何設計休閒文康活動,免得老人家悶在家退化更快,
如果這位照顧者是你的配偶,她可能還要再背負起傳統要她去扮演的角色與任務,
但為了完成這些勢必放棄有實質金錢收入的事業,然後就喪失社會地位與經濟自主,
可是很多人的另一半沒有意識到若上述的每項業務都外包請人將會是多大的支出,
根本沒想到這省下來多少的成本.
而且一般人可能也不具備專業能力,無法敏感意識到今天這老人家的狀況不太一樣該送醫,
姿勢擺位不會弄,顧得他滿身褥瘡,沒有合適的膳食,讓老人家營養不均,
到底是一個虛無飄渺的孝順名聲重要?還是實質的妥適照顧重要?
我爸媽說,如果他們失智或生病臥床了,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
他們希望能將這些會消磨掉感情的生理照顧交給別人,
不要有機會讓愛變質(久病床前無孝子),
不要整天綁在一起,而是追求"高品質時間",
讓子女有足夠的能量提供旁人無法取代的情感性支持,
這才是子女應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