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不是幸福婚姻的保障
但考驗跟父母溝通的智慧
我跟先生曾經差點要走傳統婚宴路線
婚紗、喜宴等,我們都有討論過
但因為工作忙碌、還有難以與各自的父母溝通
所以我們各自用一些理由去說服父母接受登記結婚
我說服我爸的理由是
現在離婚率很高,沒必要在我的婚姻上花太多時間跟金錢
後來我爸就同意了,雖然他還是有幫我準備一些嫁妝
但聘金什麼的,我們是完全沒有跟男方收任何東西
至於,媽媽婆婆仍對我跟先生的決定頗有微詞
三不五時還是會問我們:什麼時候要補請
登記結婚是很方便
加上連婚紗、婚戒、喜餅都沒有弄
真的很輕鬆,工作就已經夠累人了
可以這樣無痛進入婚姻,何樂不為?
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換了新的身分證
我跟老公拿到新的身分證都超級開心的
之後好幾天睡前都會想從皮夾裡拿出來看
我還記得剛結婚的那種喜悅
是很純粹的幸福,不為了什麼
不是因為懷孕、年紀、家人逼迫
就是覺得彼此是想要一輩子走下去的人
婚姻是我們兩人決定的
不夾雜那些因為禮俗而產生的親戚意見
雖然還是有親戚在途中衝出來表示意見
特別是阿姨跟姑姑
甚至連家中手足也會跳出來指責這樣不孝
還是有些壓力,但現在想來都雲淡風輕了
那些壓力也只是那些人的一時情緒
對女生而言,媽媽是登記結婚最大的阻力
首先,媽媽認為男方家會因此看不起你
但其實男方家怎麼看待你,跟你婚禮辦得怎樣沒有絕對關係
一個人要嫌棄一個人,永遠都有理由
長相、學歷、工作、家世等等,總是人外有人,誰敢自認滿分?
決定嫌棄媳婦與否的關鍵不在媳婦本身,
男方家人的修養與格調才是真正的原因
此外,媽媽會關心迎娶、聘金、房子等禮俗
因為這些都是上一代的基本配備
父母一定會希望自己的小孩過得比自己好
這是立場不同,不是父母食古不化
我自己婚後的感覺是:婆婆改變最多
但她改變的地方,我在婚前也有發現了,所以衝擊還好
婆婆不會因為他家沒給聘金等東西,就覺得媳婦是客人
她還是有明示加暗示叫我做傳統媳婦要做的事
比方:打掃、煮飯、拜拜、孝順她跟公公、照顧先生的手足
但這其實是觀念問題,她的觀念是她那一輩對媳婦的想像
還有她不是很滿意自己的親子關係
所以她希望我做了那些傳統媳婦該做的事
可以讓家裡的氣氛更融洽、更熱鬧
如果重來,我跟先生還是會選擇登記結婚
但不是因為登記結婚完全沒有缺點
而是,因為我跟先生很珍惜跟父母的親情
也很珍惜下班後的時間
也看過身邊的親友在婚前籌備婚禮時的種種磨難
所以選擇這個做法
通往幸福的道路不只一條,而幸福也不只有一種模樣
打扮得漂漂亮亮,站在燦爛的燈光與音樂中
接受眾人的祝福很美好,讓兩個人的回憶不只是兩個人的
不過那樣的美好,需要很有智慧的溝通去完成
所以,我跟先生經過長達2年的討論後,決定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對各自父母的理解,
為了維護情緒上的清淨,好好衝刺自己的夢想,做了這個決定
登記結婚也不代表之後不能請客
婚後我其實也有問先生,會不會想請客
有時候先生會說想,有時候我也會有點想
但實在是太忙了
加上其實什麼時候想請都可以
所以至今仍然不了了之
登記與宴客不是對立的兩種選擇
而是新娘與新郎決定要先做哪件事
畢竟宴客之後,也是要去登記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