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說,有素質、程度上的差異,翻譯成白話文,“我覺得她不夠聰明或是有點笨難以理解”。
我會直接建議你分開,你們根本不是一路人,你另一半怎麼想我不知道,但我在你身上有看到。
即使我另一半頭腦再怎麼好,他也從未覺得我笨或是不夠聰明去了解他的問題。
然後再直接說,你舉的前男友的例子,就是應該坦白直接說,因為“避嫌”是一個抽象概念,打電話可不可以,團體一起出去行不行,這些都無從得知,每個人標準都不同,你的標準就是連朋友也不要做,那你就應該直說,她不能接受,你們再來協調要怎麼各退一步,而不是你設了一個很模糊的標準,她不小心踩線,然後你們雙方都在生氣,還是你覺得應該要有“默契”,但有些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夫妻有時候也不明白另一半的標準在哪。
然後,你只是聰明,不是懂溝通的技巧,這個跟聰不聰明完全無關,在溝通時,對方不能理解,是因為你根本沒講到重點。
※ 引述《cigxm (不想當備胎 >_<)》之銘言:
: 有個問題一直存在於我們之間
: 從高中階段的求學經歷,知道我的Pr大概是95,而對方的Pr大概是70
: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講的話,對方不能理解,必須用更具體的方式,再說一次
: 例如這樣的一句話:
: “我覺得交往之後要與前男友保持適當的距離
: 就算是和平分手變成朋友關係的前男友,在互動上,至少也要懂得避嫌”
: 這句話對方聽下來,不太懂避嫌是什麼意思?
: 而我就要換個更直接、更具體的說法,他才能聽懂
: “就是說,最好與前男友都不要見面,如果一定要見面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去”
: 有時我看到某個視頻所傳達的理念不錯,可以吸收,想跟他分享時
: 對方總是不懂我的用意,不是對號入座產生誤會,就是輕描淡寫的看看就好
: 用個極端的情況舉例,就好比在跟一個8+9解釋什麼是機會成本?什麼是外部性?一樣
: 面對這樣素質、程度上的差異,大家都怎麼調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