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篇正經的文章,
沒有情色料理成分,
(有這種成分?)
只有紀錄了將近2個月以來,
在美國灣區的居家隔離片段。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還沒從中國延燒到歐美的 2 月中,
我們家飛往當時零確診的度假天堂,
馬爾地夫。
等到3月初假期結束,
從杜拜轉機回加州時,
義大利確診人數正日益爆炸性增長,
整個歐洲疫情也逐漸愁雲慘霧起來,
而美東就像最後接手倒數計時炸彈。
矽谷當時已經宣布可以在家辦公(WFH),
有在發摟台灣防疫新聞的我,
決定比照台灣超前部署的標準,
讓全家自行居家隔離14天,
所以我們比官方宣布還早了至少 2 個禮拜開始「宅在家」。
「 隔離的 50 道料理 」
另一半總是用心看待我的生日,
去年初從撒哈拉沙漠旅行回來,
整個 2019 的大小旅行中,
還能抽空安排來年這趟馬爾地夫之旅
(沒想到變成2020年唯一出國旅行),
即使假期結束,疫情考驗開始,
我也想用心地延續生活的品質。
另一半返美後,
居家隔離 2 個禮拜都在客房
辦公、盥洗、睡覺,
3 餐獨自用餐,
我會幫他用木頭托盤送餐。
現在整理這些照片時,
怎麼看怎麼像月子餐!
餐餐要注意菜色變化,
還要兼顧抗疫營養,
他自己都承認他那 14 天的獨居生活,
更像是度假(其實是因為不用顧小孩吧)~
接下來分享一些
居家美食照(X)
月子餐紀錄(O)
https://i.imgur.com/5eet3br.jpg
1. 南瓜燉肉、上海菜飯、抹茶千層
https://i.imgur.com/UHO4ziL.jpg
2. 韓式海鮮豆腐煲、韭菜水餃
https://i.imgur.com/sw7L1ea.jpg
3. 自製牛肉麵、涼拌黃瓜、滷豆皮
https://i.imgur.com/ESoZz6W.jpg
更多料理照片(還有主婦的LC鍋收藏)
就不佔用版面,都收錄在這篇網誌:
https://bit.ly/2Tb14Ua
「 主婦的中場休息時間 」
結婚快 10 年,
另一半總在每天上班前
幫我把一天的新鮮食材洗好、
切好、備料裝盒,
接著在出門前把碗盤放進洗碗機清洗,
讓我雖然有富貴手體質
卻能從容發揮主婦魂,
打開冰箱等待我的是
一眼望去有條不紊的乾淨食材,
每一次下廚,都是我們倆共同的創作。
只要他在我身邊,
我的手便安好,
只要他出差去,
我的手即使擦再多護手霜
也能不聽話到脫皮、
起水泡個一兩處。
而週末,
就是他變身假日主廚的時候。
居家隔離時,也不例外。
等到另一半檢疫陰性結果出爐,
身體流感症狀也完全復原之後,
換我眼神死:
「我想不出下一餐要煮什麼了,每天睡前跟醒來就是想著冰箱的食材能有什麼變化」
「你知道嗎?小孩。無時無刻。都可以一直。馬麻馬麻馬麻馬麻的」
「馬麻我肚子餓、馬麻家裡有什麼水果、馬麻還有什麼點心」
「馬麻我想畫畫、馬麻妳猜我畫什麼、馬麻妳喜歡我畫的嗎」
「馬麻我想剪紙、馬麻為什麼我都剪不漂亮(哭)」
「馬麻我要玩樂高、馬麻妳想玩跑來跑去嗎」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唱冰雪奇緣2)」
「馬麻我不想睡覺、什麼時候才是明天(哭)」
另一半笑了,
似乎覺得小孩很可愛的樣子。
從那之後整整 1 個禮拜,
他又做飯又做家事又邊工作
邊開會邊打報告邊陪小孩挖恐龍骨頭,
下班繼續煮晚餐,
(乾煸四季豆、牛肉捲、泰式檸檬魚、
綠咖哩椰汁雞都難不倒他)
整理每日包裹車庫隔離清單,
接受小孩唱歌聊天疲勞轟炸、
驚聲追趕魔鬼訓練、
照顧小孩洗澡哄睡、
說完睡前故事,
繼續我們久違的兩人世界,
情色的那種。
總之,媽媽得到充分的休息,
可以專心在網購(誤)、
廚房/玩具/衣物收納、居家佈置上,
有時只需要看著小孩 e-learning,
跟她一起照顧花草樹木,
做一些大人動手也覺得療癒的手工藝,
對家庭的愛又滿血復活了~
「你的泡麵不是你的泡麵」
相信大家小時候
都有過媽媽們把泡麵煮得太營養
而失去泡麵原本風味的記憶,
不知不覺,我已經從香辣重鹹的饕客
變成加大把蔬菜的可怕女人了。
另一半有天說想吃泡麵。
我是個主婦,
怎麼另一半想吃泡麵就真的只端出泡麵呢?
於是決定啟動賭上主婦尊嚴的
「有妳真是太好了」計畫~
首先,我加了乾香菇,
想讓湯頭增添甜味;
再來,還加了炸豆皮,
想讓油脂增加湯頭濃厚度;
接著,加花椰菜和鱈魚,
想食材厚度特性不會吸辣,
萬一湯頭太辣可以吃些解辣;
最後,同時也是最無法抵擋的殺手鐧,
半熟蛋 :)
黑色辛拉麵本來就比較不辣,
這樣煮出來的湯頭真的一點都不像在吃辛拉麵唷~
對了,另一半說好吃,
但是下次打算自己煮。
「 當我們同宅一起 」
我已經省去前期備料功夫,
不過光烹煮、擺盤、拍攝這些照片,
還是難免手忙腳亂,每一餐手作料理
背後的關懷和愛心,實在難以言喻,
但我還是努力想把這些記錄下來。
現在每天在家就像「懶得出門的週末」,
全家睡到自然醒,不用接送小孩上學,
不用早上追著趕著催著出門,
不用被灣區塞車耽誤時間,
不用做功課計畫去哪走走,
不用那麼常洗衣服,
打開視訊,親朋好友們都變得很有空。
雖然會懷念小孩上學的媽媽放風時光,
也壞念去年和以前多姿多彩的旅行,
即便如此,在一個屋簷下各自分工,
一家人在一起,
沒有那麼多外在計劃下的我,
像是突然被放大內心感官,
平凡的生活變得如同慢動作一樣深刻,
有壓力,有矛盾,有衝突,有和解,
也有更多的感謝和感動。
待在家,就是幫世界加油。
《後話》
越來越多人加入宅在家開伙的行列,
互相交流真是太太太重要了,
臉書上大家曬的幾乎都是居家料理照,
強者我朋友甚至自己灌米腸跟香腸XD
而且在家就忍不住想買買買,
廚房已經有(炫風)大烤箱、微波爐、
電鍋、電子鍋、鑄鐵鍋、熱壓三明治機、
嚕嚕米烤土司機、鬆餅機、攪拌機、
攪拌棒、調理機、破壁機。
紅了好幾年還越來越紅的氣炸鍋,
好友們紛紛勸敗,
究竟該不該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