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因為不了解而過度反應
如果試著了解一下可能就會釋然
至於為什麼大家把小酌不當酗酒
你想像一下你在喝麻油雞湯
一瓶啤酒酒精濃度3~5%
(市售米酒19.5%)
一瓶米酒兌三瓶水的麻油雞湯你喝一碗
(還是味道滿淡的湯)
只有酒測會說你違規 但應該沒人會覺得你酗酒
其實喝一碗麻油雞湯跟喝一瓶啤酒差不多
意識形態作祟而已
微醺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我很幸運在生小孩打類似嗎啡的減痛感受過
真的飄在雲端中的感覺 非常舒服
這種感覺難以文字敘述的美好
(怪不得有些醫生更容易藥物成癮 方便取得呀!!!)
但嗎啡是管制品 生一次打一次成本太高了
(養一個小孩好貴 很難為了感受嗎啡美好一直生)
如果能微妙的用些許酒精達到這種感覺
真的很不錯
可惜我要靠六瓶罐裝啤酒才能有點點微醺
我大概一年用酒精微醺一兩次(中秋烤肉這種)
普通冰箱常備啤酒是為了配鹹酥雞跟麻辣燙
(去油解膩解辣的爽快飲料)大概一次一瓶
想微醺都很難~~~~
我二舅姥爺
每天晚上睡前一兩二鍋頭
九十幾歲 美哉 每天都很快樂
有些美好或許我們不想嘗試
但不需要貶低他們的存在價值
如果沒有道德問題
建議你微醺一次
你可能有機會理解李白杜甫什麼大文人
~~何以忘憂~~唯有杜康~~
這句是什麼意思
酒精過敏的人可能要另尋其他比較艱難的方法體驗了
我提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不應該被夫妻 親子 婆媳 等等關係綑綁
只有合則來不合則散
想要與人親近 就該親近與人
沒有什麼應當孝順 本該忠貞 這種枷鎖
所有倫理道德禮教 都該看本心(喜歡就親近 討厭就遠離)
學習倫理道德禮教 是與人相處的經驗法則
但不是用這些東西去束縛框架 本末倒置了
用夫妻 男女 的刻板印象去看問題(代公式解題)
也許能解決大多數問題
但就是有些題目必須回到最原始的定義去解題
“人與人相處的真實感受”
或許可以用常規“禮貌”去應對很多情況
但終歸根本是(彼此喜歡則親近 彼此厭惡則遠離)
最後
大量飲酒對身體不好
小酌怡情
微醺很美妙 推薦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