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
妳很適合妳男友抓著妳結婚
(根據妳文中提供的資訊) 妳男友不是個好的結婚對象
以家庭背景和負擔來講
我比較像是妳文中的男方
我老公則比較像是妳
我們跟你們的差異最大有兩點
1. 我堅持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罩,竭盡所能地不拖累到老公那邊
2. (也因為1.的關係) 我公婆那邊並沒有說出任何一毛錢也不支援我們小夫妻的話語
((啊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小夫妻在異地打拼沒有跟公婆伸手要錢))
主要原因是,我並非"傳統媳婦",不想承擔那些討厭的傳統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吃公婆的資源這樣子
好,話說回來,為什麼我認為妳男友不是很好的結婚對象呢?
最關鍵的原因是
他沒有那個覺悟「爸爸是我自己的責任,我要想辦法養爸爸的同時還有餘裕養家」
根據妳內文,看起來不就是三年後你們小夫妻(也就是妳!)要消耗自己供養他爸
一個老父親,年輕的時候沒有規劃好
讓自己老了之後,沒有存款,看起來也沒有退休金
70多歲了,「都是」靠兒子養。
人只會越來越老
妳(未來的)老公負擔只會越來越大
沒有適當的保險,只想靠台灣的福利(?)和健保
絕對是不夠應付重大傷病或者是長照需求的
文中的男方爸爸顯然是個一窮二白的狀態
不要聽有些人講得好像長照有申請就會有撥款或者一定有排到公家補助的
這種東西肯定是僧多粥少
如果台灣福利真的那麼好,為什麼有那麼多長照悲歌的悲劇上新聞?
我媽媽也是類似這種狀況,唯一差異只在大概年輕了文中老父親十多歲
她不會有退休金、她過去為了稱不上家人的家人犧牲奉獻
她人生過去做了很多回頭看是不好的選擇,以至於她現在這麼辛苦掙扎求生
連帶著,這種狀況變成了很可怕的負擔,重重的壓在獨生子女的肩膀上。
身而為這樣的父母的子女,在父母本身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狀況下
通常會選擇咬牙撐住,把爸媽老年開銷攬在自己身上
所以這會非常、非常嚴重的壓縮到我們這種人能拿來照顧自己、成家立業的資源
醜話先說,我從升大學的暑假開始,就自己兼家教+拿獎學金
只有我給我媽錢的狀況發生、沒有成年後還跟媽媽拿錢的狀況
我的選擇是努力爭取到更能「賺大錢」的地方工作
並且我盡我所能讓媽媽這塊負擔不要影響到我和我老公的生活
所以總是汲汲營營的希望爭取越穩定、越高的收入,越好。
現在我的年薪折台幣將近兩百萬,如果不用負擔我媽媽
或者是只要負擔現在的一半就好,那我是真的可以過很舒適的... 唉
還有,我是會抓停損的。
每個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不願意燃燒自己的全部去讓我媽晚年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可以做的是「在可負擔範圍內」給予我母親一定額度的孝親費
之前失業長大九個月,有領失業津貼的狀況下
即使經濟壓力超級爆炸大,我也還是擠著一個月維持給我媽孝親費
而我媽是無業狀態
我想到就覺得非常非常非常無奈
離題了。
我真的可以理解妳男友(或說未婚夫)負擔這麼沉重是非常辛苦的
他有他的無奈之處
但是,他負擔這麼重
好像在跟妳論及婚嫁時
你們討論的是「你們」兩個是不是可以在沒有娘家支援的狀況下
共同承擔起「你們小夫妻(含買房)+男方爸爸」的開銷
這點我是絕對不能認同的。
妳男友應該要考慮的是「他」的薪水收入、職涯發展、薪資成長空間
有沒有能力負擔「他爸爸的所有開銷」之餘,
同時負擔「與妳建立起的小家庭的開銷(含買房)的 一半」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妳男友並不是一個好的結婚對象。
※ 引述《yayaya123 (yaya)》之銘言:
: 婚前身分:B.半年內會結婚
: 記者勿抄。記者勿抄。記者勿抄
: 男方30歲
: 每月正職月收5萬,這兩年有多一份兼職5萬(兼職不是長久,頂多再做三五年就沒有這份
: 收入了),存款30萬
: 家裡沒有房子,跟父親住在租屋處
: 房租一個月25000,車貸20萬
: 父親70幾歲,沒有存款,都是靠男方養,父親自身有卡債20幾萬,父親開支一個月約1500
: 0左右
: 男方是個很努力也很負責任的人
: 我是女方,28歲
: 每月收入五萬,存款30萬
: 沒有負債
: 女方家裡有一間房,媽媽自住,家裡經濟狀況不錯,每個月女方給家裡孝
: 親費5000
: 兩人在台北工作,住新北
: 交往五年多,同居三年多(女方跟男方和男方父親一起住租屋處)
: 女方幫忙負擔租屋處的水電瓦斯雜支
: 非常穩定也很愛彼此,最近在討論結婚的部分,不打算生小孩
: 女方家雖然覺得男方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沒有到非常贊成這門婚事,但認為女方自己思考
: 清楚自己要什麼就好,但女方家裡不會給資源也不會幫忙付房子頭期
: 見過雙方家長了,目前規劃是兩人三五年後存到頭期買800-900萬的中古屋。
: 婚禮也願意從簡,不想要花太多錢。
: 逛了版上有很多結婚後為了經濟不開心的例子,其實蠻怕的....
: 請問版上的各位,這樣的經濟狀況兩個人如果要結婚生活適合嗎?
月入十萬的小家庭過起來不會太差
但是月入十萬的小家庭要負擔一個70+歲毫無經濟能力(譬如退休金)的老人
還想要買房(即使只是個不到千萬的房子)
我勸你要三思 三思 再三思